四联集团公司始终恪守“产业报国、兼善社会”的理念

   2022-08-05 工业品商城81
核心提示:四联集团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职工们在读报时偶然看到了由重庆慈善总会和重庆商报联合主办的爱心特刊上刊登的“困难儿童一帮一助学名单”,其中两位身世不幸的儿童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汪池奎,小学三年级,成绩优秀,因经济困难面临辍学;黄妮,小学一年级,成绩优秀,父亲外出打工意外身亡,母亲病故,靠年迈的祖父抚养,

四联集团公司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职工们在读报时偶然看到了由重庆慈善总会和重庆商报联合主办的爱心特刊上刊登的“困难儿童一帮一助学名单”,其中两位身世不幸的儿童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汪池奎,小学三年级,成绩优秀,因经济困难面临辍学;黄妮,小学一年级,成绩优秀,父亲外出打工意外身亡,母亲病故,靠年迈的祖父抚养,因经济困难面临辍学。 

两个小孩的境遇不禁让大家增添了忧思:同样美好的童年,其他孩子正享受着亲人的宠爱,接受着学校老师的教育,幸福健康地成长着,而他们却不幸地离开了父母,过早地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和生活负担,面临着辍学的危机。很快,技术中心就在内部发起了“助学捐款”活动,以资助这两个小孩顺利完成学业。在技术中心领导的带头下,全体职工踊跃捐款,献出一份份爱心。在持续四年的时间里,技术中心的职工每学期都要向汪池奎和黄妮捐助助学金,使他们顺利地完成学业。汪池奎同学通过努力,去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奉节县朱衣镇三江中学,已进入初二;黄妮同学的成绩依然优秀,已进入5年级了。去年,汪池奎和黄妮给技术中心的叔叔阿姨们寄来了一封感谢信,他们在信中说道:“……请四联技术中心的叔叔阿姨们放心,我们一定下决心努力学习,决不辜负你们的希望,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以报答你们对我们的无私帮助……”。现在,技术中心的领导和职工们还经常通过书信、电话与汪池奎、黄妮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以优异的成绩完成自己的学业。 

2007年3月,初春的山城重庆,天气乍暖还寒。25日至27日,四联集团公司合资企业重庆横河川仪有限公司日方总经理大浦翰夫率该公司“希望工程小组”一行七人带着横河川仪人的拳拳爱心及捐赠物品,来到重庆市武隆县后坪乡后坪小学中心校和中岭小学进行捐资助学活动。 

在后坪乡中心校,大浦翰夫一行向学校26名教师送上了公司员工捐助的羽绒服,向贫困学生送去了文具和助学金。在中岭小学,为41名受捐助学生每人现场捐赠了300元助学金,并向80名学生送上了防寒服和文具盒、铅笔、作业本等学习用品。武隆县委、县政府对横河川仪有限公司的善举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岭村村长代表村民们向横河川仪有限公司赠送了“恩重如山”的牌匾。经重庆市和武隆县教委推荐,重庆横河川仪有限公司本部选定了国家级贫困县武隆县边远的后坪乡中心小学41名最贫困学生作为捐助对象,从2006年开始连续六年每人每年300元助学金,使这些被捐助的学生不会因家贫而失学。该公司上海分公司也展开了“希望工程”捐款活动,选定了国家级贫困县青海省祁连县和贵德县的贫困家庭学生作为捐助对象,将连续六年捐助60名贫困学生。 

在四联集团公司所属企业中捐资助学的事例还有很多,如,2006年春,重庆川仪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得知重庆市渝北区双凤桥一个偏远的小学有两位品学兼优的孩子,因家境贫寒面临辍学。一个年仅10岁,上小学四年级,一个12岁,上小学六年级。这两个孩子父母双双下岗,还常年生病,家境十分贫寒,但他们都没有被困难吓倒,靠着坚强的意志和对知识的渴望,勤奋学习,成为了品学兼优的学生。重庆川仪工程技术公司广大职工了解到这两个孩子的情况后,为了帮助他们继续接受教育,今后能够为社会和国家作贡献,公司发出了资助这两个贫困学生的爱心倡议书,号召公司全体干部员工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公司领导率先垂范,广大员工也积极响应,纷纷捐款捐物,倡议书发出仅短短几天时间就收到来了来自干部职工的一片片爱心。在“六一”前,该公司领导和部分团员青年前往渝北区双凤桥这个偏远的小学,送去了全体员工的一片爱心。 

现在,该公司还随时了解这两个孩子情况,并定期组织人员前往学校看望慰问,鼓励两个孩子努力学习知识,长大后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