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电工仪器仪表生产能力已达8000多万套,其中产品6000万套,安装式和便携式仪表1500万套,其他产品500万套。传统电能表、安装式电能表、便携式电能表等中低档产品产能过剩;中高档产品,如高精度数字仪器、数字测量仪器、自动测试系统等。,与先进国家的产品技术水平有差距,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需要进口。根据相关数据分析,未来几年,我国电工仪器仪表市场需求将呈现以下特点:1 .市场需求将增长3-5个百分点;2.销售额年增长率为8%;3.价格趋于稳定;5.电力部门成为最大用户。
2007年,国内仪器仪表行业继续处于黄金发展期。据中国仪器仪表工业协会统计,2007年1-5月仪器仪表行业产值达到1040亿元,同比增长28%。销售收入达到981亿元,同比增长28.1%;实现利润68亿元,同比增长44.5%。2007年的仪器仪表行业虽然延续了以往的快速发展态势,但也呈现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新趋势。1.外资企业调整在华投资策略:外资仪器仪表企业开始改变原来以独资形式为主的投资模式。2.低附加值产品面临转型:2007年上半年,仪表行业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低附加值产品增速明显下降。1-5月,电气仪表产值增速仅为18.8%,明显低于行业28%的增速。3.国内企业看好国际市场:今年上半年,仪器仪表出口额快速增长,同比增长近38%。然而,仪器仪表行业的出口额并不高,2006年仅为68亿美元。然而,这种情况可能会改变。专家认为,国内仪器仪表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在不断提高。在中档产品领域,性价比有一定优势,在国际市场上也颇具竞争力。同时,据中国仪器仪表工业协会预测,2008年国内仪器仪表行业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放缓。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内仪器制造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国际市场,通过扩大出口来弥补国内市场份额的减少。
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分析,未来几年,国际市场对电子数显测量仪表的需求每年将增长30%以上。到2010年,全球对数显量具的需求将达到2000万套,技术含量高、性价比优的产品比重越来越大。但从产量来看,2003年全球数显量具产能为300万套,仅占量具产量的10%左右。2005年,全球生产了700万台数字显示器。根据近年来数显量具的发展趋势和世界上几家厂商的投资计划,未来5~10年全球量具的产量每年将增长25%以上,但即便如此,到2010年全球数显量具的产量也只有1150万套左右,全球市场缺口仍然很大。
类似于汽车传感器,汽车继电器被广泛用作汽车部件。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球继电器销售额为42.2亿美元,其中汽车继电器销售额为8.5亿美元。随着汽车产销量的不断增长,汽车继电器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和投资者。近年来,人们对汽车人性化和舒适性的需求增加,促使汽车继电器的使用越来越多。据业内专家介绍,汽车最常用的继电器是乘用车。平均每辆乘用车需要15个继电器(有些豪华轿车可以用25个左右),每辆商用车需要13个继电器(平均每辆卡车7个继电器,每辆公交车20个继电器)。此外,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也给汽车继电器维修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对于商用车来说,平均每辆车每年需要5个保养继电器,而乘用车则需要3个。据测算,如果汽车保有量达到10亿辆,年产量达到7500万辆,到2010年全球汽车继电器市场需求将超过25亿只。据了解,国内生产汽车专用控制继电器有两种方式:一是模仿德法(或引进德法技术),支持欧洲模式;二是主要模仿日本,支持日韩模式。这样一来,引进的技术不一样,采用的产品标准也不一样。事实上,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所带来的弊端不仅仅是维护的不便。在国内继电器生产企业分散、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以技术标准为约束,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发展。可惜整车厂商对此并不满意,因为继电器相对于其他大大小小的汽车零部件,只占整车成本的很小一部分。所以各大整车厂还是按照自己的标准来限制自己的继电器供应商。
据海关统计,2007年1-9月,我国仪器仪表和文化办公设备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其中,出口额389.15亿美元,同比增长35.9%;进口537.42亿美元,同比增长17.1%。其中,9月出口56.33亿美元,同比增长40.4%;进口75.14亿美元,同比增长23%。2007年1-9月,主要出口商品和出口额为:液晶面板,133.59亿美元;非特殊用途的其他类型数码相机,50.65亿美元;静电多功能机,25.58亿美元;具有打印、复印或传真两种或两种以上功能的其他机器,23.2亿美元;其他非特殊用途的电视摄像机,1.17亿美元。2007年1-9月,主要进口商品和进口金额为:液晶面板,276.99亿美元,同比增长19.6%;其他未组装光学元件,24.43亿美元,同比增长21.9%;液晶面板零部件,21.72亿美元;其他电视摄像机和数码相机零部件,19.53亿美元,同比增长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