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铁勇认为,近年来,我国钨行业产能和总产量均有所增长,市场价格一直高位运行,钨行业整体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目前,我国钨的消费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在硬质合金等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其应用比例不断提高。过去,中国曾长期出口钨精矿,其次是仲钨酸铵(APT)。现在,中国的钨粉等产品已经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也就是说,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钨的主要工业应用领域已经基本成熟。
据介绍,中国钨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钨资源利用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目前一吨三氧化二精矿需要1.75吨地质储量,开采加工回收率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
二是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发展潜力大。美国钨产品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家用汽车、能源工业、起重机械、重型车辆、采矿和建筑、机械制造、工具和模具等领域。虽然目前我国高附加值的钨产品产量不会增加很多,但是产值和利润会增加,开发先进产品会创造更好的效益。
第三,企业合并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很大。全国250家硬质合金厂,只有4家产能超过1000吨,其他企业平均产能为83.4吨。因此,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空间很大。
第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空间很大。目前,我国每生产一吨钨矿初级产品APT,平均排放废水达到100 ~ 150立方米。每年出口钨铁约6000吨,一吨钨铁会排放300立方米二氧化碳。从这个角度来说,淘汰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品,加大废渣、废水、废气的回收利用,为钨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左铁勇说,20年前,中国的钨业、地质、采矿、冶金、硬质合金、钨加工都比较落后。然而,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钨工业迎来了自己辉煌的成就,在多个技术领域已经可以与世界先进国家媲美。部分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从冶炼技术看,为满足世界钨工业对APT和钨粉的需求,中国的采矿、选矿和钨冶炼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且结合我国的资源特点,创造性地开辟了具有我国自主产权的钨冶炼工艺,特别是各种低品位矿石和高杂质矿石的冶炼,白钨矿在我国已经可以生产。
钨冶炼工艺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国的黑钨矿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已接近枯竭。为了满足国内外对钨的需求,我国实现了从黑钨到白钨的技术改造,完成了白钨的工艺,使其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在钨冶炼过程中,中国特别重视环保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钨是钢的重要添加剂,约30%用于钢中。过去大量生产钨铁,现在用白钨矿、氧化钼、五氧化二钒直接冶炼高速钢,钨钼回收率明显提高。
目前,我国已经改变了“钨精矿出口,钨制品进口”的局面。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只有两家钨丝厂,现在是全球钨丝的主要供应商,全球70%的灯泡钨丝来自中国。同时,钨铜和钨银合金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北京工业大学研制的多元稀土钨电极已走向国际,占国际市场的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