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老师所说的学校是由苏州马宝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控)投资创办的。像蔡先生一样,许多人购买了马宝数控产品,并将其送到马宝学校进行培训。当记者问及关于马宝学校的问题时,马宝数控总经理邵建军有些惊讶。他说,“我们的主要产品是数控机床。设立职业培训学校是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提升企业水平。”
马宝数控成立于2001年,是中国特种加工机床行业的优秀企业之一。成功开发了国内最大的线切割机床——DK77200系列和2005系列数控高速线切割机床。2007年,马宝数控研发的BM-VMC系列立式加工中心被认为是世界先进技术和中国市场需求的结合,可以保证机床在重切削和加速冲击下的精度。
“很多老客户告诉我们,缺乏有经验的技术人才。我设法找到了一个,不久我又跳槽了。为了给客户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决定自己成立一所学校,直接给客户输送人才。”邵建军说。
受益于技术工人的短缺,数控加工的职业培训在中国日益普及,甚至一些正规大学也开设了数控培训课程。在邵建军眼里,这些学校都是“正规军”。
“技术工人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训练出来的。有的学校几台设备教几百人,人机比决定了这种教育很难培养出合格的技术工人。”邵建军说,“在马宝学校,人机比例是2: 1,有专业老师授课。你觉得这能一样吗?要知道,在电脑上操作耗材的成本是很高的。200块钱的材料,不到两个小时就用完了,学校一般也买不起。在马宝学校,学生们每天都在电脑上练习,他们可以接触到不同的图纸和模具,其中一些是宝钢和飞利浦这样的大企业送来的项目。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市场,走出校门就业。”
当初只是为了帮助客户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没想到却无形中促进了马宝数控品牌的建立和推广。“如果把机床看作是我们公司的内涵,那么服务就是公司的延伸。”邵建军表示,“两者紧密联系,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现在看来,我们不仅培养学生,还培养品牌”。邵建军说:“我常说的‘质保服务’。保证产品质量本身就是最好的服务。数控机床是耗材,什么都不出问题是不现实的,所以售后服务一定要跟上市场需求。”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只注重售后服务,缺乏对公司新技术的了解,售后服务人员可能无法根据客户的要求调整产品;而技术工人如果一直“闭门造车”,就不会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为此,马宝数控在售后服务方面也做了一次创新——提出了“全程服务”的概念。按照邵建军的想法,公司售后服务部门组成第一梯队,车间一线工人组成第二梯队。要求两个梯队每半年轮岗一次,打破技术工人和服务人员的界限,让公司的每一个员工都有服务质量。
“服务人员每半年在车间工作一次,学习新技术。技术工人出去了解客户的感受,需要改进的地方。服务人员学会了新技术,能更好地按照客户的想法提供服务;当技术人员知道产品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他们会更严格地检查。这样才能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邵建军说。
对于马宝数控来说,国外市场意义非凡:公司40%的产品出口欧美,国外市场业绩年增长率达到30%。
为了适应国外严格的环保标准,马宝数控必须放弃国内普遍使用的机床工作液。传统的工质是乳化油金属颗粒溶剂,不能完全分离。加工后形成浑浊液体,对人体健康有害,污染环境,无害化处理成本很高。更重要的是,这种工质无法通过欧盟的环保认证。当时国内还没有能达到欧盟标准的机床工作液。如果马宝数控想在欧洲市场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进口工作液或自主开发工作液。
“我们花了两年时间,投入了几百万,聘请了国内多位知名学者做研发,最终研发出BM系列环保纯水线切割冷却液。”邵建军说。目前,改良后的宝马BM-2水基已通过欧盟ROHS化学测试实验,获得SGS-CSTC欧盟国家环保认证,这是中国生产的机床工作液首次达到欧盟严苛的环保标准。
“其实这还是围绕着主要的产品内涵和拓展服务外延,只是服务对象变成了全社会。”邵建军说,“近年来,中国从政府到群众都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马宝数控研发的水基切削液解决了传统机床工作液的污染问题,使公司发展更加蓬勃。”
据悉,为规范我国水基切削液的生产,国家根据马宝数控的发明制定了相关行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