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个地区都像云南一样有矿电结合的优势。”小宋寅认为。据记者了解,世界级西南三江成矿带云南的部分资源丰度相当于川、藏、青三省总和的2.3倍,成为国家规划的有色金属重要后续资源基地。云南部分三江流域水电资源十分丰富,三江干流上分布着许多大型水电站,占全省经济可开采量的86%。小宋寅觉得,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在同一地区的分布,为云南走矿电结合之路提供了良好的区位优势。云南省矿产资源量大,种类多,矿产资源配置组合关联度好,原料基本自给,矿电结合发展高耗能产业条件独特。
“矿电结合”要体现其环境优势。在水电开发的流域中,把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作为一个整体资源开发进行规划,合理确定开发顺序是非常重要的。小说,在同一位置,可以先开发库区易淹没矿产,再开发淹没线上矿产,避免矿产资源被淹没浪费,增加矿产资源开发难度和成本。新开矿井应设计在规划淹没线以上,以避免搬迁和重建,这将浪费时间、金钱和对环境的破坏。同时,在矿山规划设计中,要加强环境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合理选择排土场、选厂、尾矿库,尽量少占或不占农田,不破坏森林和草地。废水排放必须达标。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环保设计,落实环保措施。开发后要做好矿山回填和植被恢复工作,切实保护和恢复库区生态环境。对于现有矿山,可以结合水电建设征地补偿费用对矿山进行整顿:整顿采矿秩序,坚决制止乱采滥挖,破坏资源和生态环境;开展矿山整合,取缔无证开采,关闭开采规模小、资源利用率低、企业管理差、环境破坏大的矿山,规范矿山企业开采管理,减少资源浪费,达到环保标准。
肖认为,通过水电开发,可以调整原有的产业规划、种植和耕作方式,便于农业的综合开发和集约化经营,积极高效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减少库区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此外,移民搬迁后,库区和矿区人口将大幅减少,库区(矿区)人类活动减少,不仅有效保护了环境,也有效避免和减少了矿区地质灾害的损失;投资水电开发,如在水库周围新建公路,可以改善库(矿)区的交通条件,便于库(矿)区的环境监测和管理,落实环境保护措施。通过以上途径,可有效减少泥沙和有害尾矿废弃物,改善矿区水质和水环境,避免库区水质恶化,延长水库和机组使用寿命,降低水电站运行管理成本,提高水电站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云南某高耗能企业负责人表示,低成本水电可以有效降低矿产品深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更有能力增加资金投入,更新旧设备,增加科研投入,研究新技术,降低能耗,减少开采过程中的损失,保护矿区生态环境。企业也可以加大环保投入,从源头上预防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控制存在的环境问题,最终实现生态开采。
矿电结合不仅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还可以转化为一定的经济优势。云南省一位经济专家认为,“矿电结合”的一个战略意义在于,未来云南成为水电大省后,开采和深加工可以吸收多余的电力。云南省当地一位水电投资者表示,随着国家电力投资的增长,2020年云南水电第一支柱产业形成后,电力供应将出现阶段性饱和,部分地区将出现电力过剩。在电力供需基本平衡的情况下,水电装机容量大的云南电力系统,汛期剩余电量是不可避免的。而矿业开发是电力供应的耗能大户,发展“矿电结合”项目在汛期消纳电力是一条双赢之路。
这位专家说,云南的一些城市仍然属于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前期开发,在增产稳产期过后,它们必将进入衰退期。为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思考产业转型或者发展其他接续产业。通过“矿电结合”,一方面利用和消化低成本的中小水电,另一方面将矿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耗能产品,使电能、矿产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地方经济优势,加快发展地方经济支柱产业。
在国家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矿电结合”的环保优势显然毋庸置疑。然而,到底“矿”和“电”在什么模式下才能结合起来,更好地凸显其对环境的贡献?上世纪80年代初,云南省就提出了“矿电结合”的思路,20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解决这个问题。2002年底,在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实施“网厂分开”之前,致力于发展地方中小水电的云南电能(集团)控股公司,试图通过云南电网直接向云南高耗能企业马龙华建供电。低电价带来的经济效益,曾是云南省“矿电结合”的成功范例。但“厂网分开”后,除了吉林、广东发电企业与大用户直接交易两个试点外,其他发电企业不能再自行直接向用户售电,电能与马龙化建的短暂联姻宣告结束。
“矿电结合”是传统意义上发电企业与大用户的直接交易吗?小的理解并不如此。“矿产资源和水电分布在同一个区域,然后发电企业在这个区域投资建设电站,采矿冶炼企业在这个区域开采加工产品。”小认为,“矿电结合”的环保优势强调的是规划开发中的矿电协调,避免重复规划和不当开发造成的环境和生态的重复破坏,而不是狭义的“发电企业直接向大用户售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