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

   2022-08-11 工业品商城134
核心提示:中国纺织业受人民币升值、贸易摩擦、制裁、出口配额机制不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变化、生产成本增加、市场供需失衡等因素影响。依靠出口拉动工业增长越来越难。此外,世界主要纺织品市场结构面临调整,这使得纺织业雪上加霜。一是大小服装企业关门转行。业内人士惊呼,“中国纺织品出口行业的末日到了吗?”自2006年9月15日起

中国纺织业受人民币升值、贸易摩擦、制裁、出口配额机制不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变化、生产成本增加、市场供需失衡等因素影响。依靠出口拉动工业增长越来越难。此外,世界主要纺织品市场结构面临调整,这使得纺织业雪上加霜。一是大小服装企业关门转行。业内人士惊呼,“中国纺织品出口行业的末日到了吗?”

自2006年9月15日起,我国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自2007年7月起,服装和粘胶纤维出口退税率进一步下调。据不完全统计,由于出口退税率一再下调,今年下半年,服装行业利润已亏损48亿元,利润率将下降0.26个百分点。在新退税政策的影响下,2007年纺织出口行业下滑已成定局。

林颖所在的宁波甬南针织有限公司和很多外贸出口企业一样,也逐渐走上了海外发展的道路。林颖说,1987年公司成立时,在当地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针织厂家。企业走上出口贸易之路后,很快就发了财。

“十多年来,公司生产的各类针织产品远销欧美、大洋洲、日本、中东、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即使在纺织品出口配额时代,公司的外贸业务也做得很好。公司年销售额4.8亿元,出口创汇4700多万美元。生产规模位居全国行业前30名。”回忆起往事,林莹很自豪。

然而,在新的退税政策的影响下,原本欣欣向荣的公司形势急转直下。林英说,短短半年时间,他们在美国和欧盟市场的出口减少了30%,直接经济损失300多万元。“现在公司还拿着大量的尾单,资金周转困难。我们甚至考虑过转行做家具产品。”

林颖的公司只是2007年纺织出口行业高压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行业的这种不景气状况已经蔓延到很多地方。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曹馨予说,这仅仅是个开始。纺织服装行业将进行大洗牌,行业震荡不可避免,一批中小企业将不可逆转地被淘汰。“未来一段时间,纺织服装出口将继续呈现三个下降,即出口增速下降、占出口商品总额比重下降、出口顺差份额下降。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纺织服装行业的就业形势。”

也有人指出,长期依靠退税赚取微利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小型纺织出口企业的惯性。事实上,降低退税只是促进纺织品出口行业走向规模化、优质化、高利润道路的一种激进方式,从长远来看是有益的。

是的,但事实上,这种“激进”的催化会持续多久?有多少纺织出口企业能在这个过程中脱颖而出?这些问题谁都不清楚。而且整个行业的这次大“滑坡”,显然不是退税政策一个原因造成的。背后有什么伏笔?

关注纺织品出口行业的人不难发现,除了退税,“配额”也是行业内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随着人民币汇率的上升,贸易壁垒、来自其他出口国的竞争等问题层出不穷,纺织品进口国对中国的配额政策也在发生变化。9月17日,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表示,欧盟对中国纺织品的配额制度将如期于2008年1月1日取消。该来的总会来,该来的总会来。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屡创新高。鉴于中国强大的出口能力和国外市场对中国产品的强劲需求,2008年贸易顺差仍将存在,预计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升值。这将继续削弱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价格优势,从而给纺织品出口企业带来更大压力。

与此同时,2007-2008年底,中欧、中美纺织品协议相继到期,欧美不再对中国纺织品实施配额限制。因为投资、订单、生产都是提前的,势必长期影响出口订单。在这种情况下,2007/08年后欧美利用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等保护措施对我国纺织品进行限制的意图越来越明显。绝非危言耸听。与单纯的数量限制相比,这些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伤害要大得多。一旦实施,中国纺织品在欧美的市场份额将被严重削弱。

去年商务部调查的84种纺织服装中,86.9%的商品供大于求。随着纺织品配额的取消,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摩擦不断,欧美甚至恢复对中国部分纺织品的限制。出口风险增加,利润空间缩小,迫使一些出口型企业转向内销。与此同时,国际服装品牌企业也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这些新的竞争对手大多集中在中高档服装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品牌服装市场的竞争,这也是价格指数再次下跌的重要原因。

面对取消配额的压力,加强区域贸易安排以抵御外部竞争日益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区域贸易协定的重要内容。有专家分析,进口国取消纺织品配额后,必然会对区外贸易征收歧视性关税,细化“反倾销”政策。3月,欧盟拟对中国8种纺织品进行反倾销调查;5月,印度初步裁定中国绸缎倾销;6月,美国对中国涤纶短纤维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近1亿美元。近日,欧盟业界还向欧盟委员会申请对中国出口的亚麻发起反倾销调查。于是,欧美服装采购逐渐向新兴纺织强国转移,部分订单流向了生产成本更低、劳动力更廉价的巴基斯坦、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国家。

但是,全球对中国纺织品的需求是刚性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亚当·斯密的供求定律让中国的纺织品出口行业有足够的信心迎接新生。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