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前9个月,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利润总额呈高速增长态势,利润总额增速超过45%,多数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高。
年底,汽车行业不断传来坏消息。先是国际原油价格逼近每桶100美元,再是占据国内汽车钢材市场半壁江山的宝钢宣布明年一季度大幅提高国内钢材期货销售价格,再是汽车玻璃厂商做出明年涨价的暗示。甚至两家外国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麦格理(McGree)也来凑热闹,它们上调了明年铜、铝、铅和锌的全球市场价格预期。
明年可能的涨价多少让人想起2005年上半年汽车行业的痛苦日子。2005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利润仅为2004年同期的50%。好在下半年车市出现了“告急”的局面,扭转了颓势。无独有偶,国内一些主要汽车厂商的钢材采购价格也在此之前大幅上涨。
当时很多分析人士认为,汽车行业的情况与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背景、宏观调控带来的稳健财政政策如银根收紧、车贷收紧有关。
前几天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露出货币政策将从稳健转向从紧的重要信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教授对此解释说:“从紧意味着明年将比稳健更严格地控制货币信贷的总量和节奏。”
今年年底,这两条新闻叠加在一起。会不会出现2005年上半年的情况?这恐怕是汽车行业最想搞清楚的。
刘元春是专门研究宏观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专家。他的判断是,2008年汽车企业利润增速将放缓。影响企业利润增长的因素主要有持续加息、投资收益过度“泡沫化”等等。明年,央行将继续加息。今年1-8月,我国新增信贷投放超过3万亿元。连续五次加息,可能会增加这些新增贷款的利息成本数百亿元。此外,20多万亿的贷款存量中,浮动利率贷款的利息成本将可能上升数百亿甚至数千亿。因此,2008年,企业因利率上升而增加的利息负担可能超过1000亿元。汽车行业是银行贷款大户,明年行业利润会受到影响。
安邦研究部行业分析师李海鹰认为,国内汽车公司的利润将受到影响。他说:“就自主品牌而言,产品一直局限在低端领域,利润率低,企业利润积累有限。再加上近年来技术研发投入的不断加大,企业占用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银行贷款实现的。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连续加息无疑会增加企业的利息负担,增加财务费用,利润进一步缩水。此外,随着人民币升值趋势的延续,自主品牌汽车出口的低价优势正在逐渐减弱。目前自主品牌应对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在海外建组装厂。”总之,目前自主品牌企业面临的压力很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寻求整合可能会缓解一些压力,这样的整合也符合宏观调控目标。
对于明年货币政策收紧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北京正略钧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汽车行业咨询高级经理杨洋认为,货币政策收紧意味着国家要严格控制贷款的数量,继续使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发行央票等手段来调控经济。那么,依赖大量资金投入的汽车企业就会遇到现金流支持的问题。受此影响,汽车企业的运营成本会增加,资金弹性会降低。还有汽车企业的上游零配件企业和下游经销商,在经营中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他们的生存状况反过来影响汽车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