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钢产量的迅速增加,世界粗钢产量也在迅速增加。2000年世界粗钢产量为8.49亿吨,2006年达到12.17亿吨,年均增长6.2%。2000年,中国粗钢产量为1.29亿吨,占世界粗钢产量的15.1%。2006年,粗钢产量达到4.2亿吨,占世界粗钢产量的34.7%。世界粗钢产量6年增加3.68亿吨,中国增加2.94亿吨,占世界粗钢增长的79.9%。
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世界钢铁工业的复苏和繁荣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刺激了中国钢铁消费的持续增长,缓解了全球钢铁产能过剩,改变了世界钢铁市场和原材料市场的供求关系。过去供大于求,钢市由低迷转为繁荣,钢价由长期低价运行转为高价运行。2001年以来,全球钢铁工业重新焕发活力,国际钢铁市场蓬勃发展,钢铁企业利润丰厚。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改变了前几年基本停止新建钢铁项目的局面,再次将投资转向钢铁行业,并逐年增加产能。
中国钢铁工业不仅满足了自身需求,也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全球经济增长率从2005年的4.9%上升到2006年的5.5%。2006年,中国出口钢坯3307万吨,缓解了全球钢材短缺,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钢铁工业成为净出口国,是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钢铁工业竞争力提高的体现,符合WTO自由公平贸易原则。
中国是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国内铁矿石进口逐年增加。2003年进口量超过日本,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一。2005年,中国进口铁矿石占全球铁矿石贸易的37.4%,2006年上升到45.2%。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增加了国际铁矿业的发展动力,带来了巨额利润。
中国钢铁工业的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装备初步实现了大型化和现代化。2006年,中国钢铁产能已超过5亿吨,装备大型化和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1000立方米高炉从2001年的50座增加到2006年的102座,100吨以上转炉从30座增加到110座。中国现代轧钢厂的数量和生产能力迅速增加。近五年来,建成了一大批中厚板轧机、冷热轧机、不锈钢冷轧机组、镀锌机组、镀锡机组和无缝钢管生产线。经过技术改造,我国大型钢铁企业的工艺装备普遍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90%以上的轧钢工艺装备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
中国的钢铁产量能够满足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需求。以提高板、带、管比重和冷轧深加工产品比重为主的钢铁产品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板、带、管产品由净进口向净出口转变。目前,国内其他板材的自给率(如冷轧硅钢、涂层钢板、冷轧板等。)是95%以上。我国钢铁产品不仅自给自足,品种结构也趋于合理,板管比逐年提高,超过50%。
钢铁工业的现代化促进了中国机械制造业的提高。中国钢铁企业引进了大量先进技术和设备,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主要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技术开发,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先进技术装备优势逐步转化为持续竞争优势,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初步形成了以宝钢、鞍钢、武钢为代表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前列。中国先进装备有后发优势,将成为成套钢铁设备出口国。
世界钢铁工业份额的增加和进出口格局的转折是中国钢铁工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的重要标志。目前,中国粗钢产量已占世界钢产量的34.7%,是世界第一大钢铁出口国。中国的钢铁产品在高附加值和高科技产品方面具有与国外先进企业竞争的实力。在高附加值产品规模化、低成本发展方向的指导下,集中力量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将提高我国钢铁工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先进钢铁生产技术出口国,并将引领世界钢铁发展的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