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钢铁市场的强劲拉动和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2007年中国钢铁工业继续高速发展。2007年1-9月,中国钢铁生产形势良好。钢、铁、钢、铁矿石、焦炭、铁合金产量分别为3.63亿吨、3.46亿吨、4.18亿吨、5.05亿吨、2.42亿吨、1251万吨。分别增长了17.6%、15.7%、24%、22.9%、19.4%和27.4%。2007年1-9月,中国出口钢材4952万吨,同比增长73.3%,钢坯596万吨,同比下降2.8%,进口钢材1298万吨,同比下降8.2%,钢坯19万吨,同比下降39.9%,相当于粗钢净出口4464万吨。预计2007年中国钢产量将达到4.9亿吨左右,粗钢出口将超过7300万吨,净出口将超过5000万吨。全行业的技术经济指标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2007年中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内钢铁市场的旺盛需求,也受到全球经济活跃和国际钢铁需求旺盛的推动。
全球经济将继续向好,中国国民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将继续受到国内经济发展的推动,同时也会受到国际钢铁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受到铁矿石等原材料的影响。随着我国宏观调控对钢材出口的不利影响,明年我国钢材出口将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国内钢材市场需求增速也将降低,钢铁行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中国的钢产量将从前几年的高速增长转变为稳定增长。以2008年为标志,中国钢铁行业将进入低速平稳增长期。特别是受节能环保、淘汰落后、差别电价、国内市场需求增速放缓、出口管制等影响,中国钢铁行业很难保持前几年的高速增长。预计2008年钢产量将达到5.3亿吨左右。
1.未来国内钢材市场需求基本稳定,市场仍有发展空间。但国内钢材供给总量矛盾已经解决,品种质量成本成为主要矛盾,特别是我国特殊钢发展滞后。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钢铁净出口大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正在增加。国际市场的波动会影响中国钢铁产能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稳定运行。
2.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人才缺乏,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薄弱,是制约品种品质提升和高附加值品种生产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弱会影响行业整体竞争力。
3.铁矿石等原材料的保障程度、水资源缺乏、环境容量有限、钢铁工业布局不合理是制约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钢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将面临资源、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的约束,特别是缺乏对海外资源的长期战略投资,这将影响钢铁工业的稳定发展。
4.落后工艺设备数量多,节能减排压力大。铁和炼铁工艺落后产能比例显著,约1亿吨小高炉产能需限期淘汰。这些落后的设备造成大量的污染和高消耗,增加了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压力。
5.产业集中度低,联合重组慢,钢铁产业布局调整困难,重复建设问题难以解决。
从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来看,全球钢铁产能并不集中在权利丰富的铁矿石国家,而是集中在钢铁消费大国;世界上所有工业化国家都是强大的钢铁生产国,尽管铁矿石资源贫乏,甚至全部依赖进口。钢铁产业向消费地而非资源地集中是世界钢铁产业的分布规律。中国钢铁工业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为钢铁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
展望未来,世界经济仍在向好,中国经济也将保持较快发展速度,融入世界经济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中国必将成为一个崛起的大国。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钢铁工业是中国现在和将来都离不开的重要产业。中国的钢铁工业也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规模,以适应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具有全球视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必要的宏观调控,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中国钢铁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特别是国内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等内需中长期增长趋势不变,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中国钢铁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市场空间。而我国钢铁产品已经出现了阶段性的结构性过剩,国内钢铁产量增速仍然高于消费增速,因此钢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中国钢铁企业应抓住机遇,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特别是要着力提高钢材品种质量,加快特种钢材的开发,努力增加高附加值钢材的生产,进一步替代进口,加快开发高质量、高精度、高纯度、长寿命、耐疲劳的钢材,提高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他们必须加强控制钢材出口的措施,减少对外国的过度依赖,降低行业经营风险。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降低资源消耗,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废弃资源回收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同时生产高附加值的钢铁产品;加快企业联合重组步伐,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布局,加快钢铁产能向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区转移,沿江适度开发,严格控制内地不顾条件盲目开发;尽快淘汰落后工艺设备,为企业工艺设备的大型化、现代化创造条件,促进节能减排;加快“走出去”战略,加强资源战略保障,提高产业安全,推动有条件的企业集团以独资、合资、合作、购买矿产资源等方式在境外设立铁矿、锰矿及产业链;加强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