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消耗占全国工业能源消耗的70%左右

   2022-08-22 工业品商城67
核心提示:是因为这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3%左右,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的64%左右,能源消耗占全国工业能源消耗的70%左右。在国民经济确定了又好又快发展目标,国务院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强的同时,如果高耗能产品和行业的过快增长趋势得不到遏制,势必对今年国民经济各项任务特别是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产生十分不利的影

是因为这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3%左右,用电量占工业用电量的64%左右,能源消耗占全国工业能源消耗的70%左右。在国民经济确定了又好又快发展目标,国务院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强的同时,如果高耗能产品和行业的过快增长趋势得不到遏制,势必对今年国民经济各项任务特别是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有关人士分析了高耗能产品和行业增长过快的原因。首先,国内外市场需求旺盛。今年第一季度,投资、工业和出口都保持快速增长,从而刺激了对钢铁和其他产品的需求。近年来,在宏观调控政策下,制约企业生产的煤炭、电力、交通等条件得到相应改善,实现了企业产品产量的大幅增长。此外,去年一季度基数较低、今年一季度部分行业出口趋紧等因素也要综合考虑。

面对这些现象和原因,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资源环境的制约。为了缓解这些瓶颈,扭转近年来单位GDP能耗不断上升的趋势,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并取得了积极进展。2006年,高耗能行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水泥、钢铁、焦化和铁合金行业投资分别下降2.4%、2.5%、13.2%和22.6%。铝和铜冶炼行业的投资增长也有所下降。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加紧技术改造,推广新技术,淘汰落后产能也取得成效。正是这一系列措施,使得去年第三季度单位GDP能耗增速掉头向下。如果让高耗能产品的过快增长趋势继续下去,宏观调控的成果将付之东流,我们将再次遭遇能源和环境的瓶颈。事实上,一季度部分高耗能行业投资已经出现反弹,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

抑制高耗能产品过快增长是当前和全年宏观调控的重点之一。可以说决策层对此已经下定决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最近明确表示,今年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投资规模,抑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更重要的是,各方要进一步认识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自觉实施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使国民经济进入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

中国消费电子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逐渐成为门类齐全、规模庞大、自我支撑能力强的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3C的融合,以数字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电子产品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消费电子市场,市场前景广阔。它们不仅满足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且已经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特点。

目前,消费电子技术升级引发的典型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以数字广播技术取代模拟技术、以平板显示技术逐步取代CRT显示技术为代表的彩电产业结构调整、以高密度存储技术和新型存储媒体技术为代表的媒体播放器产业结构调整、以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和新型存储技术为代表的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产业结构调整、数字家庭和移动多媒体服务等新应用为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消费电子产品的合是大趋势,整个行业呈现出以“融合”为导向的持续“技术创新”的发展特征。“融合”体现在产业链不同主体的融合,硬件技术、硬件技术与软件技术、产品与内容的融合发展。其本质是需求层次的不断升级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不同程度、不同组合、不同应用领域的融合会催生新的产品和应用,形成新的市场机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融合,带来技术和业务的创新发展,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成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二是软件和硬件的融合,两者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和相互依存,两者的融合日益成为产业升级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方向;三是终端产品应用功能的集成,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驱动,使得终端产品的边界日益模糊,产品功能向集成发展;四是制造与运营的融合,运营商不断参与制造,厂商参与运营服务,基于增值服务的产品定制步伐加快;第五,产品和内容服务的融合。整机企业也将内容服务嵌入到产品中,使得融合互动成为商业模式和业务创新的基点。随着内容产品的融合,消费电子产品正在突破单一产品制造的范畴,延伸产业价值链,形成从“制造产品”到“创造产品”的新的价值分配体系,不断创造新的产品需求,使价值链保持动态分配。这种发展趋势将决定未来消费电子产品的形态和功能。

纵观过去十年全球消费电子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数码技术的发展和娱乐需求的增长。从音频到视频,从家庭到个人,从独立应用到互联互通,消费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多,功效不断提升。然而,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基本上是从满足单一需求到满足多媒体和多功能的综合需求。产品的功能不断融合,基础功能和娱乐开发成为技术创新和产品竞争的焦点。娱乐色彩大大缩短了新产品推广的过程。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