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三季报显示,今年1-9月,公司营业收入8752.78亿元,同比增长13.64%,净利润486.83亿元,同比增长43.65%。炼油业务去年同期亏损296.5亿元,今年实现营业收入2.14亿元。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调整成品油价格的通知》后,11月1日起,中石化90号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均价每吨提高500元。受益于此次调价,中石化第四季度业绩将更加可观。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的盈利能力今年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今年1-9月,中化销售收入增长16%,利润总额增长75%。其所属单位大部分利润超预算进度,石油、化肥、化工、金融、酒店地产等主营业务板块利润持续增长。按照中化去年43.76亿元的利润总额,今年前三季度中化的利润可能超过58亿元。
相比之下,自中石油11月5日a股上市以来,相关经营情况的报告一直未向社会公布。根据今年上半年的数据,中国石油销售收入达到392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净利润为758.82亿元,远高于同期的中石化。今年1-9月,中石油共生产油气当量8.28亿桶,比去年同期增加3420万桶,同比增长4.3%(今年上半年的数字为3.7%)。其中,原油增长0.9%,天然气增长16.8%。虽然第三季度油价继续上涨,但第四季度开始下降。然而,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将进一步增加中石油今年的整体利润。
中海油今年的表现在大型工业企业中是个例外。公司经营数据显示,中海油前三季度油气收入下降4.6%至513.77亿元,主要是原油收入同比下降6.2%至476.42亿元。前三季度总营收516.81亿元,同比下降4.9%,净利润169.97亿元。今年上半年,中海油净利润为145.5亿元,即中海油第三季度利润仅为24.47亿元。2006年,中海油全年净利润达到309亿元,而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还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虽然有媒体报道中海油利润率高于中石油,但净利润下滑是不争的事实。可以预见,中海油今年的净利润很难超过去年。
2007年,不断上涨的能源价格,缓慢上升的汇率,节能减排的压力,政府控制流动性的频繁措施,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问题。对于中国的大型工业企业来说,这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成本,更小的价格优势,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更少的银行贷款。然而,所有这些问题的负面影响都没能影响全世界对中国经济的热情。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来到中国,相应地,中国企业向全世界输送了价廉物美的产品。毫无疑问,中国大型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正在改善。
2007年11月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撰的《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2007):盈利能力与竞争力》一书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这份报告显示,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显著提高,不是因为使用了财务杠杆,而是因为其真实盈利能力的提高。历史数据显示,从1998年到2006年,国有及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分别增长了3..每年6%。
这一趋势在2007年仍在继续。参考2006年中国企业500强,可以发现这些企业规模较大,利润增长较快。他们的利润普遍超过收入增长,资产负债率在下降。今年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632亿元,同比增长37%,比2006年同期提高21.57个百分点。即使考虑到上市公司25%的利润来自投资股市,剔除这些水分后,工业经济利润增长仍达到25%~35%,这也说明2007年企业利润确实不错,中国企业利润总额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