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软件质量堪忧,测试环节有待加强。

   2022-08-23 工业品商城78
核心提示: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嵌入式软件巨头将目光瞄准了中国这一新兴市场,如微软、丰和、Montavista、奇趣、掌趣资源等厂商纷纷在中国收购、合作并设立分公司。据IDC统计,全球每年嵌入式软件产品创造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在中国,2006年中国软件产品出口35.9亿美元,其中嵌入式系统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嵌入式软件巨头将目光瞄准了中国这一新兴市场,如微软、丰和、Montavista、奇趣、掌趣资源等厂商纷纷在中国收购、合作并设立分公司。据IDC统计,全球每年嵌入式软件产品创造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过1万亿美元。在中国,2006年中国软件产品出口35.9亿美元,其中嵌入式系统软件出口28.7亿美元,占79.9%。

随着嵌入式软件市场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软件的质量、潜在缺陷、可信性、安全性和隐私保护提出了质疑。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亚洲地区嵌入式软件质量测评高层论坛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嵌入式软件产业的一些问题日益突出,如产品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低,嵌入式软件产品厂商与终端产品厂商之间缺乏畅通的沟通渠道,嵌入式应用软件主要依赖终端厂商自产自销自用,产品缺乏标准化等。

对于嵌入式软件存在的问题,赛迪顾问软件与服务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贾娟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工业控制、自动化等领域,嵌入式软件的质量很容易得到保证,因为这些领域相对发展比较稳定,软件的开发周期较长。而在消费电子等产品更新换代很快的领域,软件质量的问题更加突出,因为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产品的复杂程度在迅速增加,短时间内对软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从嵌入式软件市场来看,到目前为止,在软件过程改进或质量指标评估方面,还没有形成业界公认的统一规范和标准,对于厂商生产的产品也没有具体的参考。生产过程是否规范,产品是否合格都无法保证。因此,行业迫切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嵌入式软件质量标准体系。

对于嵌入式软件质量评估体系的现状,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国家软件标准化推进中心副主任袁玉玉博士在接受《中国电子报》采访时表示,软件工程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软件测试和度量属于软件工程的质量管理部分,发展也比较晚。目前有一些软件测试技术如黑盒技术(边界值、等价类、决策表、因果图等。)和白盒技术(逻辑路径、物理路径、基本路径、定义/使用的路径和程序块测试)。测试流程和文档也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包括一些自动化测试工具的应用。

至于建立软件评价体系的难点,袁玉玉认为,软件的外部质量特征是由内部结构决定的,内部结构属性的分析是根本。难点自然集中在内部属性的抽象分析、度量指标的选取和度量方法的研究上。这里需要大量的理论和实践工作,需要对几十个子特征、几百个测量指标逐一分析研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从软件开发的角度来看,从需求分析到代码编写,再到开发测试的完成,软件质量的保证需要在各个方面加强。其中,软件测试是目前保证软件产品质量控制、管理和检测的重要手段。相关调查显示,68.2%的企业认为软件质量保证和测试非常重要,必须成立专门的度量或测试部门,开发并重。政府有关部门也在积极研究如何更有效地监控和测试软件产品的质量。

对此,贾娟表示,目前,国内软件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软件测试方面。在国际上,除了大型软件公司有自己的软件测试部门,市场上也有专业的第三方软件评测机构,而国内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机构。国产软件产品只是在开发者内部部门完成评测步骤。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