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中和很多电感厂商谈了方向,还是建议整机厂商根据自己的生产品种。这个问题看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对于整机的厂商和客户来说,他们并不是完全的主体决策者。“我们的生产,首先根据自己的设备,打造自己的旗舰产品,然后根据客户的要求,做一点小小的调整。其实这都是根据大市场的要求开发的。比如2006年的时候,基本要求电感小、薄、高频,我们就按照这个来做研发。”曾经在日本生产厂家和工作多年,现在在江苏南通建立自己工厂的李经理在谈话中说。
"小型化是趋势,越来越多的制造商正跳入这个无利可图的市场."李三电子似乎不愿多谈自己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市场竞争的残酷性,这让很多厂商把自己的新产品研发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秘密武器。“大面积保持不变,主要根据客户调整,部分地区可能根据企业自身要求调整。”弘电子特柱康先生也是这么说的。
内资企业似乎没那么保守。南海平洲电子副总经理郭一夫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我们公司今年在主流市场主要加大了两大领域的产品研发和制造:1。用于手机和硬盘存储器的小型化功率电感月产量约占当月总产量的50%;2.汽车电子中使用的功率电感(如安全气囊控制装置)。在明年的计划中,除了维持以上述两类产品为代表的功率电感产品的扩产,还计划发展液晶背光的高压面板模组,探索向电子元器件发展的可行性。”
“公司目前的主流市场是通讯和数码电子消费产品。明年,我们将在平板电视、汽车电子和数字电视配套设备市场加大跟进力度。”贵州迅达高德总经理海明也明确表达了明年的发展方向。
对于2007年大中华区的电感行业和终端厂商来说,最大的兴奋无疑是去年增长的延续,市场发展潜力依然诱人。虽然上游材料供应价格提高了,但也能让行业盈利,因为市场空间巨大。“可以预见,未来两年应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全球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和组装产业向中国的转移,电感器件的国内外市场越来越大。比如,我国彩电已经升级,预计到2008年数字彩电年产量将达到1760万台;2005年全球手机销量突破8亿,更新换代周期大大缩短;2005年笔记本电脑增长20%左右;汽车突然出现了;视听消费电子产品和网络电子产品快速增加,这些发展为电感器件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在谈到未来的市场和发展时,肇庆电感公司的朱经理非常乐观。
目前,汽车电子、液晶、笔记本电脑、MP4等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电感器行业市场需求的不断上升,电感器市场迎来了最好的机遇。应用领域持续稳定发展是合理的。贵州迅达电气的高宗也持这种观点。“各种电子产品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各种新产品不断推出,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这预示着电子元器件的市场需求必将呈现较大的增长趋势。然而,随着消费心理的日益成熟,电子产品终端市场逐渐进入理性消费时代。不太可能出现类似上世纪90年代的爆发式增长,但长时期持续稳定增长是基本发展趋势。”
南海平洲电子的郭福宗也有同感。“电感作为三大无源元件之一,与有源元件的发展保持同步,是其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随着汽车电子、液晶、笔记本电脑、MP4等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电感厂商必须适应体积小、功能多样化、整机可靠性高的发展特点,加大对电感产品研发和生产的投入,未来电感市场的发展势头不可估量。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市场对汽车、手机、数码电子产品等需求的迅速扩大。,同时为适应消费群体,整机升级的时间也有所缩短,这也预示着上述主要应用领域将继续稳步发展。”大环境下的大好前景,让行业企业的老板们也很看好。虽然言语谨慎,但能看出他们对未来市场的肯定和期待。
在台资企业也肯定市场的同时,普遍存在理性的担忧。目前,高端市场被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垄断。台资企业目前只是在中端市场争取对话或者扩大对话。在低端市场,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甚至用价格战来争取生存和发展。因此,台资企业在谈市场时难免谨慎。中山李三电子甚至用了“血流成河可期”预测未来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在谈到今年电感行业是否会因为市场需求的扩大而爆发时,宏电电子的康先生表示:“2007-2008年有大发展。至于大爆炸,可能是在小领域。就电感器行业整体而言,应该会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