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表示,目前国内企业已基本掌握兆瓦级以下风力发电机组的制造技术,主要部件已实现国产化。
“目前,兰德在国内从事兆瓦级风机制造的厂家中技术含量最高,风机效果不逊于国外风机。”鲁能发展集团负责风能建设的宋少博说。据了解,去年,青岛国电兰德公司与沈阳工业大学沈阳风能研究所合资成立沈阳华创风能有限公司,完全依靠自主研发生产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
10月13日,沈阳华创风能有限公司生产的风力发电机组通过科技部863项目验收。该公司生产总监蔡晓峰表示:“与其他依赖许可证进行生产的国内制造商不同,我们是中国唯一的独立研发公司。”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产风扇自主创新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市场认可度依然较低,产能有待提高。据宁夏发电集团介绍,目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远不能满足新能源开发建设的需要,已成为制约风电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虽然国内风电技术基本成熟,但关键技术和设备仍依赖国外,投资成本和单位成本普遍较高。
宋少博说:“目前,一些大型零部件仍需进口。”宁夏大流士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峰说,“一些制造水平较高的企业,风机国产化率很高,但与国外的差距是在单机容量方面。”
恩德(银川)风机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今年在中国的工厂面临供应链问题,导致2500千瓦风机设备无法“中国化”,即中国本土制造商无法生产质量可接受的兆瓦级风机零部件。目前,中国只有两家企业能够提供1500千瓦风机设备的齿轮箱,而中国没有一家制造商能够提供2500千瓦风机的齿轮箱。
据宋少博介绍,目前国内完全独立的风机制造商超过7家,但产量上不去。企业还是愿意选择质量更有保障的合资产品。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继续组织两兆瓦至三兆瓦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研究,并启动海上风电场的研究。业内人士建议:一是将风电研究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支持国内科研机构提高创新能力,引进民族风格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消化吸收,尽快形成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尽快依托研发能力强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国家级风机及零部件技术开发中心,并给予重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