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在2010年达到76%的电话普及率,其中包括7.7亿移动电话用户和57%的移动普及率。预计到那时,中国人口将达到13.6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000美元。选择2006年人均GDP在2300到3500美元、人口超过2000万的国家进行比较。有六个这样的国家:乌克兰、哥伦比亚、伊朗、泰国、秘鲁和阿尔及利亚,它们的平均电话普及率为75%。除去普及率太高的乌克兰和普及率太低的伊朗和秘鲁,其他国家的电话普及率平均为76%。
用电话普及率(包括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代替移动普及率来预测我国移动电话用户的增长,原因是移动通信的发展受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较大,相比之下,电话普及率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更大。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2006年,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电话普及率超过88%的国家中,土耳其的人均GDP最低(5430美元)。中国电话普及率的提高离不开经济发展,三年内赶不上人均GDP比自己高1.5倍以上的国家。
随着移动电话用户的快速增长,小灵通用户和固话用户的数量开始下降,这使得移动和固话运营商的业绩差距不可避免地扩大。在双寡头垄断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每年将新增7000万至8000万用户。重组越晚,对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越有利。
总是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一个成熟市场的需要。对于企业来说,展会为其搭建了一个平台,同时实现多种功能,可以推广产品、销售服务、挖掘潜在客户、打造品牌、提升企业形象;对于视觉客户来说,展会无疑是目前唯一也是最好的平台,因为他们可以在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浏览行业内的企业,提前体验服务,暗中将产品和服务与自己的需求进行匹配。
国内首届视觉展举办至今已有五年,展览伴随着视觉市场快速发展。虽然目前的展览存在很多问题,但业内人士仍然对视觉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深圳机器视觉展刚刚结束。作为视觉行业的记录者和观察者,中国映象网记者与业内人士一起探讨了视觉展的现状和发展,为行业展规划了一条转型之路。
中国的视觉市场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特殊性。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应用视觉,不到十年。近年来,我国视觉发展迅速,视觉企业如雨后春笋。在华北,集中了中国最早的视觉企业。因为大多有科研院所背景,所以华北的视觉企业更像是专门做图像的。在华南地区,由于珠三角是中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有大量的中小型生产和装备制造企业,是视标的客户。但也正是因为客户规模小,接受视觉系统价格高的认可还需要一段时间。在华东地区,几乎集中了所有世界500强企业的生产线。客户认可视觉的价值,但数量有限。
到2007年底,真正专业的机器视觉展览会已经在北京举办了五届,在上海举办了两届,在深圳举办了两届,在Xi举办了三届。借助首都经济圈的资源优势,北京成为国内视觉展数量最多的地方;虽然Xi安一度超过上海和深圳,但上海和深圳的视觉企业和市场都比Xi安大得多。国内其他城市,比如武汉,会借其他工业展会的东风,紧跟市场潮流,设立视觉分会场,这些分会场不会纳入专业展会。
在展会现场,参展商常常嘲笑展位前的寂静为“门可罗雀”。无聊的参展商带着名片互相拜访,沉默成了视觉展的一大尴尬。不幸的是,这是常态。这一定很令人担忧。这样的展览有什么意义?尤其是大家都在期待视觉展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