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第二届深圳机器视觉技术研讨会暨展览会上,记者走访了几位参展商和观众,想站在他们的立场和角度对有特技的视觉展做一个全面的考察。
CCS的王耀东先生认为,由于视觉行业的特殊性,视觉企业对展览也有自己的期待。上万人的人流是不现实的,所以视觉展不要对人流有很高的期望。然而,专业观众和潜在客户的数量是一个展会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参与者的构成也可以证明展会主办方的实力,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三个一荣一损之间有一个紧密相连的循环。显然,目前视觉展览很少有这样的吸引力。
路克瑞威广州颜回电气的领导也向记者表示,他们最关心展会观众的素质和潜在需求,深展的专业观众让他们很满意。此外,他们中肯的评价也代表了其他参展商的心声:展览和研讨会的安排不充分;展览细节安排欠佳,观众邀请太少,展览宣传力度不足。
深圳视觉研讨会现场,哈工大深圳研究院研究生黄,开了20场研讨会,一场都没开。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深圳展同期举办的研讨会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他们对技术研讨会的需求。虽然展览还是有些不尽如人意,但总的来说,他对研讨会还是比较满意的——听完研讨会,就去看展览,时间很紧但很满。
对于来自广州的张先生来说,作为一名视觉用户,他和公司的同事对参加这样的专业展会抱有很高的期望。和他一样,很多人是带着项目来的,展会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张先生说,他们不会看中展会的规模,但会重视参展商的质量,所以在决定是否参展之前,会专门了解参展商的情况,以供参考。
对于深圳机器视觉展的主办方来说,目前并没有足够的、专业的人力、财力、物力来安排展览,这是他们很头疼的事情。尽管早有准备,但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疏漏和超出考虑的意外。事实证明,每次展览结束,主办方总能总结出很多不足和失误,需要改进。
可见,由于目的不一致,对同一个展览的评价是相互背离的。无论是主办方、展商、视觉使用者等观众,一个成功的展览都可以同时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显然目前压抑病态的视觉展览做不到。
如果把一个展览比作一串钥匙链,那么组织者无疑是串联起参与展览各方的链条。随着视界的发展,未来的展会会越来越多,各方对展会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些都会传递给主办方。就目前视觉展的情况来看,主办方无论在办展上有多专业,对视觉市场有多熟悉,都达不到一个成熟专业的视觉展的要求。就各方的不满而言,缺乏一个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组织或单位,对视觉行业的资源整合、展会营销、人员培训、服务保障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安排,是展会的败笔之一。
视觉市场的发展会使展会规模和规格越来越大,展会也将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有力臂膀。视觉市场的发展需要资源的整合,需要优胜劣汰,需要从代理到自治的转变,而展会将是这一切的外在平台。聪明的企业都会知道,塑造企业和品牌的形象不是一两次展会就能做到的,而是长期对客户和市场进行高质量服务和宣传的结果。所以,除去任何人都能列举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展会更现实的功能是商务洽谈;二是推广产品,技术研讨会可以让推广更有说服力;三是观察同行的动态。在现实需求下,企业需要展会在外部营造温馨积极的商业氛围,为其提供全面的服务,而在内部则可以吸引更多有交易需求的视觉用户,从而维持或扩大自己的市场基础,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
而客户,无论是以观望为主的学术研究者,还是对视觉有现实需求的企业用户,他们对视觉展的基本要求是企业专注、专业、技术更新、针对性强;如果能多一些技术研讨、国内外同行交流等活动就更好了。随着市场的成熟,用户会越来越挑剔。可以预见,随着视觉技术在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大,用户对视觉的认可度会更高。他们挑剔的视觉不仅会推动视觉技术更快的发展,还会挖掘出潜在的市场和用户,他们会主动向视觉伸出手——这些用户明显集中在生产基地多、产业发达的华东和华南地区。因此,华东和华南的视觉展符合视觉市场的发展,而不是视觉企业和用户的实际需求。这些观众的需求也反映了区域市场对视觉展的需求,预示着未来视觉展的转移路线。
采访中,中国船级社的王耀东先生还向记者讲述了“展览的魅力”。一个真正“有魅力”的展会,可以吸引业内众多参展商争夺一个展位拿出优势价格和产品,把参展商变成“回头客”,让观众踊跃报名,达到展商和观众双赢的展会目的。一旦展览可以有这些魅力,它实际上无形中塑造了自己的品牌。
虽然视觉展还不成熟,但要让它涅槃还需要很多努力,品牌化无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视觉展的品牌化要摆脱目前的趋势:首先,主办方可以从目前媒体与社会的分离入手,让专业化的展览公司去运作,从举办展览的源头——主办方去纠偏,这对展览下游各方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次,展会主办方要针对视觉行业的特点,注重展会分发的专业性,直接针对不同行业的视觉行业终端用户进行针对性的宣传和分发。再次,展会要让参展商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归属感和优势,比如在贸展的网站上为参展商做一个单独的页面;制作专业期刊,关注并介绍业内专家的评论和观点,让企业有效把握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增加参展参与感;在非展会期间,也要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制作电子出版物,互相沟通。此外,除了各大城市的常规展会外,还可以与其他行业展会合作,在部分二线城市举办小型视觉展,最大限度扩大展会服务范围。最后,展会与国外视觉协会、展会的合作是必然的,这将大大提升本土展会的国际化和知名度。当然,主办方的全面优质服务也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