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产业未来格局分析

   2022-08-30 工业品商城91
核心提示:国内自动化方面的专家呼吁:目前复杂系统越来越复杂,自动化已经陷入低谷。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传感技术的落后,这一方面说明了传感器在感知信息方面的落后;另一方面,传感器本身在智能化和网络化方面比较落后。分析仪器行业迫切需要新的传感器。分析仪器是中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无论在工业过程控制、设施

国内自动化方面的专家呼吁:目前复杂系统越来越复杂,自动化已经陷入低谷。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传感技术的落后,这一方面说明了传感器在感知信息方面的落后;另一方面,传感器本身在智能化和网络化方面比较落后。

分析仪器行业迫切需要新的传感器。分析仪器是中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无论在工业过程控制、设施农业、生物医药、环境控制、食品安全,甚至航空航天、国防工程等领域,都迫切需要以各种新型传感器的小型化、专业化、简单化、家族化(甚至个性化)为信息摄取源的新一代分析仪器,以实现更灵敏、更准确、更快速、更可靠的实时检测。

技术进步是加速传感器技术发展的保证和机遇。几十年来,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推动了传感器技术的发展。未来10 ~ 20年,传统硅技术将进入成熟期(预计2014 ~ 2017年)。届时,大量直径为300mm的硅片将用于生产,这将使硅的低成本制造技术和硅的应用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这无疑将为微型传感器、智能传感器等新型传感器的研究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从整体发展来看,传统的硅技术将一直持续到2047年(也就是晶体管发明100周年)才会趋于饱和(也就是达到芯片特征尺寸的极限)和衰落。目前微电子技术仍将遵循“等比原理”和“摩尔定律”两大基本定律。在试图接近传统硅技术极限的过程中,我们将继续拓展硅的交叉学科和横向应用(如MEMS),突破“不稳定的物理器件”(量子和分子器件)。微电子技术发展的上述两个方向是当前乃至未来20年传感器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同时,多学科和高新技术的交叉融合促进了新一代传感器的诞生和发展。比如MEMS(微电子与微机械的结合)、MOMES(MEMS与微光学的结合)、智能传感器(MEMS与CPU的结合、信息控制技术)、生化传感器(MEMS与生物技术的结合、电化学)等。、以及未来将大力发展的网络化传感器(MEMS网络技术的结合)和纳米传感器(纳米技术和传感技术的结合)都是多学科的。

(1)传感器产业化发展模式

要加快从传感器研发到量产的产业化发展方式,走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跨越式发展道路,使我国成为世界传感器生产大国。

(2)传感器产品结构将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产品要向高技术、高附加值倾斜,特别是要填补“空白”的品种。

(3)企业的生产规模(年生产能力)发展到规模经济或适宜的规模经济。

量大面广的通用传感器生产规模将为1亿片/年,部分中档传感器生产规模为1000万片/年(含以上)。而一些高档传感器和特种传感器的生产规模,会以年产几十万到几百万个传感器为基础。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