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一些电气施工人员对TN-S系统重复接地的问题和要求不甚了解,在实际施工中出现一些问题。集中表现为:在TN-S系统重复接地问题中,对于是重复接地N线还是PE线没有达成共识,提法不明确。
对于TN-S系统,重复接地是指PE线的重复接地,其作用如下:
(1)如果不进行重复接地,当PE断开时,系统处于无保护状态,既不接零也不接地。但多次接地后,PE正常时,系统处于零保护状态;PE断开时,如果断开在重复接地的前侧,则系统处于接地保护状态。重复接地的TN-S系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双重保护功能,就是PE断线后TT系统的保护方式由TN-S变为(PE断线在重复接地前面)。
(2)相线断线,接地短路时,由于故障电流,PE线电位升高。当断点与地之间的电阻较小时,PE线的电位很可能远远超过安全电压。这种危险的电压传到PE线沿线所有电气设备的外壳上,甚至危及人身安全。但重复接地后,与电源工作接地电阻并联的重复接地电阻等效电阻小于电源工作接地电阻,增加了相线断开处接地电阻分担的电压,从而有效降低了PE线的对地电压和触电风险。
(3)pe线重复接地可在相线接触外壳短路时,降低设备外壳对地电压。当相线接触外壳时,外壳对地电压等于故障点P与变压器中性点之间的电压。假设相线和PE线规格相同,设备外壳对地电压为110V。但PE线重复接地后,从故障点P开始,PE线阻抗与重复接地电阻RE和工作接地电阻RA串联后的电阻并联。一般情况下,与工作接地电阻RA串联的重复接地电阻RE的阻值远大于PE线本身的阻抗,所以从P到变压器中性点的等效阻抗仍然接近于从P到变压器中性点的PE线阻抗。如果相线和PE线规格相同,P与变压器中性点之间的电压UPO仍为110V左右,而设备外壳对地电压UP只是故障点P与变压器中性点之间电压UPO的一部分,可表示为:UP=UPO×RERA+RE。
假设重复接地电阻RE为10ω,工作接地电阻RA为4ω,则UP=78.6V。
如果只有N线重复接地,则不具备上述第(1)项和第(3)项的功能,只具备上述第(2)项的功能。对于TN-S系统,电气设备外壳接PE线,不接N线。所以我们更关心的是PE线的电位,而不是N线的电位,TN-S系统重复接地也不是N线重复接地。
如果PE线和N线一起接地,由于PE线和N线在重复接地位置连接,所以在重复接地的前侧(变压器中性点附近)PE线和N线没有区别,N线承担的所有中性线电流都变成N线;以及PE线(少部分通过重复接地分流)。可以认为此时重复接地的正面没有PE线,只有原PE线和N线并联组成的PEN线。原来的TN-S系统实际上变成了TN-C-S系统,原来的TN-S系统的优势会丧失,所以PE线和N线不能一起接地。
在工程实践中,对于TN-S系统,N线和PE线很少分别重复接地。主要原因是:
1)N线和PE线分别重复接地只比单独PE线重复接地多一个作用,即可以减少N线断线时中性点电位的抵消作用,有利于电气设备的安全,但这种作用不一定明显,而且工作零线一旦重复接地,其正面就不能采用漏电保护。
2)N线和PE线分别重复接地时,为了保证PE线电位的稳定,避免N线电位的影响,N线重复接地必须与PE线重复接地、建筑物的基础钢筋、埋地金属管道及其他所有接地体的地下部分、已等电位连接的金属构件和金属管道保持足够的距离,最好在20m以上,但实际施工中很难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