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是以产业支撑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法律保障体系、公共支撑体系和运行监管体系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主张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不仅需要加强行政措施,采取相应的经济手段,还需要先进适用的技术作为支撑。信息技术具有高度的创新性、渗透性、倍增性和带动性,是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各类支撑技术中关联度最高的核心技术。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资本和资源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目前,传统产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传统产业的增长方式主要是以大规模投资和粗放经营为主。改变传统产业的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是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最迫切的任务。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是调整、优化和提升传统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降低能耗和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为推动传统产业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发展转变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普及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品的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快传统产品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传统产品的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引导传统产品向环保节能方向发展。通过信息技术开发高性能运行控制系统,提高信息技术在装备制造业的应用水平,发展现代装备工业;利用自动控制、嵌入式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品性能和质量,带动产品创新升级。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不仅需要加强行政措施,采取相应的经济手段,还需要先进适用的技术作为支撑。信息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各种支撑技术中关联度最高的核心技术。
普及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生产过程的改造。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计算机辅助技术和工业过程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的实时监控,提高传统行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加强对重点行业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控制,通过软件、数据库、网络通信、自动控制、人工智能、计量检测、监控等信息和自动化技术,结合工艺和过程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各类资源消耗。
普及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企业运营模式的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企业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推动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实行管理全过程动态管理,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利用电子商务等技术改造企业物流系统和购销系统,提高企业业务流程和物流效率,有效管理产品和原材料的流通过程,提高企业资源回收再利用水平。
信息化和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大趋势。信息化重在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带动社会经济发展向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转变。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目标,以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绿色消费为手段,倡导物质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循环化”,努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信息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这两个目标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信息化在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广泛推进及其在促进清洁生产、资源能源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方面的深入应用,为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实现路径。同时,循环经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战略也有力地推动了信息化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引导信息化建设朝着支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一步推进。
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需要构建全社会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提高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和公众监督水平;要建设社会公共资源基础数据库和相关信息资源系统,为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支撑平台;要提高传统服务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服务平台和多层次的资源回收信息服务体系,满足废旧物资回收、交换和再利用的需求,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回收和利用...信息化建设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信息技术手段在提高节能减排检测、污染物排放动态监测、环境污染科学分析预测、预报预警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进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建立循环经济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