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让新年过得很艰难

   2022-09-02 工业品商城105
核心提示:2日,2008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国际油价直奔人们的心理底线。当天,在纽约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大厅里,报价声和尖叫声不绝于耳。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一开盘就一路上涨,迅速突破100美元大关。虽然仅在100美元上方达成约1000桶的小交易,随后油价开始下跌,但2月交割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盘时定于每桶99.62美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3.6

2日,2008年的第一个交易日,国际油价直奔人们的心理底线。当天,在纽约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大厅里,报价声和尖叫声不绝于耳。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一开盘就一路上涨,迅速突破100美元大关。虽然仅在100美元上方达成约1000桶的小交易,随后油价开始下跌,但2月交割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盘时定于每桶99.62美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3.64美元,创下有史以来收盘的最高纪录。油价上涨释放的能量迅速导致股市动荡。30种工业股票的道琼斯平均价格指数下跌超过200点,跌幅约为1.7%,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约1.4%,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下跌约1.6%。黄金突破了每盎司850美元的价格。报道称,2日的原油价格经通胀调整后接近1980年的最高油价(近103美元)。

世界各大媒体纷纷唱起了“油价破百”的大合唱。许多分析师已经提高了他们对油价的预测。美国能源咨询公司Purvin&Gertz的分析师告诉美联社,“市场将突破100美元的价格。然而,油价将在第一季度后期跌破100美元,全球石油需求也将明显降温。”纽约MF Global能源分析师基多夫认为,油价“当然”会升至100美元以上,并继续上涨,甚至达到110美元。但如果经济放缓,需求减弱,油价会逐渐回落,估计全年平均在每桶80-85美元之间。

“去年全球油价平均每桶75美元,今年可能涨到85美元。”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对《环球时报》表示,“廉价石油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2008年的油价仍将在高位波动。中国国际贸易研究院执行院长周世俭认为,高油价将持续一段时间,但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或更晚些时候回落。

俄新社3日称:“世界油价已经到了人们心理上可以承受的底线。”俄罗斯《信息报》3日也援引俄分析人士的话称,未来油价将继续上涨,但当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市场达到饱和时,价格将开始下降。

《华盛顿邮报》3日报道称,高油价主要归因于中国和印度的强劲需求。路透社认为,推动油价高企的因素有四:一是部分原油出口国局势动荡。尼日利亚石油城市哈科特港1日遭武装分子袭击,造成18人死亡。自2006年以来,武装袭击已使这个世界第八大原油出口国的石油出口减少了约20%。第二,石油交易商越来越担心美国原油库存的稳步减少。据路透社报道,上周库存预计将下降220万桶,这是连续第七次下降。第三,美国制造业指数上月跌至2003年4月以来的最低点,美元下跌,增加了美联储进一步降息的预期。第四,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在增加。美联社报道称,有关国家对高油价的反应也增加了市场的紧张情绪。目前,美国政府已表示不会动用石油储备来稳定油价,而石油输出国组织则表示无法增加石油产量。

"突破每桶100美元的心理价位将给消费者带来进一步的压力。"英国《泰晤士报》3日称。美联社还称,随着油价超过每桶100美元,消费者将看到汽油、天然气和其他商品的价格上涨。美国的华尔街日报认为高油价对贫穷国家的打击最大。目前,全球有16亿人缺电,24亿人使用传统方法(如木材)生火。高油价使得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更加困难。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每桶石油价格上涨10%,可以使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减少1.5%。对于东南非洲的马拉维来说,这一比例已经恶化到2.6%。

谈到高油价对中国的影响,周世俭认为,中国将是油价上涨的最大受害者之一。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节能技术、环保技术、清洁能源技术落后于西方。中国的石油储备建设刚刚起步,所以油价上涨对中国的伤害远大于西方。但他认为,目前应该保持冷静,因为西方财团和一些基金一直喜欢在原油上兴风作浪,从价格的涨跌中赚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一凡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还没有做好应对高油价的充分准备,但已经在做了。例如寻找替代能源和减少对石油的依赖。福建在生物柴油方面做的很成功,但是一直没有量产。

周世俭说,2007年前11个月,中国进口了3115万吨成品油,如果加上进口原油,超过1.8亿吨,中国出口了1340万吨成品油。相比之下,美国每年进口超过5亿吨,仍然是对石油依赖最大的国家。从进口量来看,中国排在欧盟、美国和日本之后,但从消费量来看,中国排在第三位。中国消费者受国家保护,虽然国际油价上涨,但国内油价涨幅不大。但他表示,在能源安全方面,中国应该加强。美国会对一些产量高的大油井实行封闭政策,而中国一些企业在开发油田赚钱上急功近利,在能源保护上做得不够。保护能源是美国政策的重点之一。不久前,美国未来能源和跨党派政策中心在油价达到每桶150美元的背景下,举行了一场名为“石油风暴”的决策演习。

华尔街日报3日分析称,“高油价将重塑世界”。首先,美国经济受到打击,全球影响力将被削弱;与此同时,产油国收入飙升,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其次,中国和印度等需求国受高油价影响最大,它们的能源政策会发生变化。最后,高油价会引发全球通胀,刺激地缘政治格局演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说,2008年,中东国家将从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中获得7500亿美元,几乎是2001年的三倍。中东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更有雄心向外扩张。麦肯锡估计,阿联酋投资者拥有约9000亿美元资产,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实力堪比日本银行。

一方面,高油价促进了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另一方面,它使得对能源的竞争更加激烈。华尔街日报表示,油气生产的未来第一次不再受制于西方石油公司,而是落入像卡塔尔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国有能源公司这样的公司手中,这无形中增加了在全球政治格局中的话语权。俄罗斯敢于对美国说“不”,在科索沃独立和反导系统上与美国博弈。美国利用经济制裁伊朗的计划也受挫了。石油收入阻止了伊朗经济下滑。美国指责苏丹支持恐怖组织,并实施经济制裁,但喀土穆仍在拔地而起。委内瑞拉使用石油美元的策略更加大胆。2005年美国和委内瑞拉争端期间,查韦斯总统向邻国提供优惠取暖油,以争取民心。他还用石油帮助古巴,和南美国家交朋友,抵消美国在当地的影响。

《柏林日报》称,未来,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将大大增加。俄罗斯可以通过其作为第二大石油供应国的天然优势,将自己重塑为一个政治超级大国。世界上甚至会出现“新兴石油霸权”。对于石油进口国来说,能源问题将成为外交政策的核心,非洲等产油区将成为争夺的地盘。《奥地利标准报》称,虽然油价达到每桶100美元只是一个符号和信号,但高油价将长期存在,许多国家的内政外交都将围绕高油价进行调整。当油价下跌时,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又会发生微妙的调整,油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不同国家在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