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国从信息产业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2022-09-02 工业品商城99
核心提示:信息产业的集聚和发展有其内在动因。由于高新技术产品具有运输成本低、规模经济明显、技术溢出效应强的特点,其空间分布呈现出高度的产业集聚。首先,从全球范围来看,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几个国家和地区,并逐步形成了以产业链为基础、相关配套产业高度集中的产业基地,如美国硅谷、北卡罗来纳三角、波士顿128公路、得

信息产业的集聚和发展有其内在动因。由于高新技术产品具有运输成本低、规模经济明显、技术溢出效应强的特点,其空间分布呈现出高度的产业集聚。

首先,从全球范围来看,电子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几个国家和地区,并逐步形成了以产业链为基础、相关配套产业高度集中的产业基地,如美国硅谷、北卡罗来纳三角、波士顿128公路、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墨西哥瓜达拉哈拉电子产业基地、欧美蒂华纳视听产业基地、德国剑桥工业园、苏格兰工业园、慕尼黑工业园等。法国的索非亚工业园和瑞典的基斯塔工业园,以及亚洲的马来西亚多媒体走廊、印度的班加罗尔软件外包基地和中国台湾省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产业代工基地等。这些基于产业链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形成了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布局的基本格局。

其次,从国内来看,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江苏、浙江、四川、福州等沿海地区9个国家级产业基地,集成电路、软件、电子元器件、电子器件、通信、计算机及网络产品、消费电子产品等40个特色专业产业园区。

专家曾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集聚形式形容为“拉弓搭箭”。“弓”是指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福州厦门地区和渤海湾地区。这条“半月形”分布带包括广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山东、天津、北京等省市,年工业产值已占全行业的65%以上。“箭锋”指的是广大新崛起的中西部地区,现在已经成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生力军。

事实上,从某种上说,产业集群的形成是承接全球产业梯度转移的产物。回顾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到,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抓住了世界产业转移和调整的机遇,相继成为全球产业的制造中心或部分工业产品的制造基地。中国承接世界产业转移方兴未艾。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IT100强的IT公司中,95%都在中国投资,并从早期的销售和制造本地化发展到技术、人才和零部件的本地化。

跨国公司正在将制造业转移到中国,同时加快将R&D和业务转移到中国。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R&D中心和运营中心,R&D的重心也从产品开发转向产品研发和核心技术研发。然而,目前,产业转移出现了新的趋势。包括印度、越南在内的中国周边国家在生产成本、人力资源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成为中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