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中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安全”的核心目标

   2022-09-07 工业品商城113
核心提示:“十五”期间,我国政府设立了食品安全重大专项[1,2,3,4],国家拨款1.5亿元。该专项围绕“有效保护中国消费者健康,保障中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安全”的核心目标,瞄准国际食品安全科技前沿,抓住中国食品安全全过程控制中的关键环节和瓶颈,整合国内优势科技资源,开展重点研究。经过近四年的实施,专项完成了所有预期目标

“十五”期间,我国政府设立了食品安全重大专项[1,2,3,4],国家拨款1.5亿元。该专项围绕“有效保护中国消费者健康,保障中国食品进出口贸易安全”的核心目标,瞄准国际食品安全科技前沿,抓住中国食品安全全过程控制中的关键环节和瓶颈,整合国内优势科技资源,开展重点研究。

经过近四年的实施,专项完成了所有预期目标和指标,建成了共享的全国污染物监测网络(包括食源性疾病)和进出口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网络;制(修订)国家标准40项,行业和地方标准166项,申报项目385项;牵头制定国际标准2项,已完成1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项;提出生产、加工、流通领域595项食品安全标准限量指标和58套食品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建议值;初步形成了食品安全检测体系,建立了219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其中农药多残留检测法可检测150种农药,兽药多残留检测法可检测122种兽药。研制了81种与检测技术、现场快速检测技术相关的试剂(盒)和25种相关检测设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初步建成了3个符合国际良好实验室标准(GLP)的国家食品安全中心(基地),168个检测实验室参加了相关国际实验室组织间的检测比对试验或获得了相关国际实验室的互认;形成10个食品安全示范区;29家企业参与了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示范;获得国内专利36项,申请128项;吸引了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机构3550人参与专项研究工作,培养博士177人、硕士464人。

一是中国食品安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整体提升。前沿领域的突破提升了食品安全科技原始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交叉融合,显著提升了食品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和技术集成创新能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促进了食品安全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和再创新能力。二是加快完善了食品安全科技支撑体系,初步形成了食品安全标准支撑体系,初步建立了我国监管急需的检验检测体系,完善了科学化、制度化的监管监察体系。高效快速的信息预警体系初步形成,系统规范的安全生产体系初显成效,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体系正在形成,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大大提高。三是提升食品安全整体水平。食品安全生产和流通更加规范,食品安全指数进一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四是支持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一批放心食品企业的品牌效应。五是加快了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了检验检测人才水平,支撑了监督管理人才发展,凝聚和培养了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六是食品安全公共研发机构不断壮大,企业研发机构初具规模,一批新兴的食品安全学科基地正在形成,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系初步构建。七是有力推动了地方食品安全科技工作,激发了地方食品安全科技项目的积极性,加快了地方食品安全检测和科研机构的发展。8.形成了江苏苏果超市、陕西洛川苹果、福建印相猪肉、广东恒兴水产品、河南鹤壁小麦、山东寿光蔬菜等9个各具特色的食品安全示范模式,以政府为主导,区域经济社会化,青岛奥帆餐饮,基地选择突出的浙江龙井茶,强配送安全管控的京运物流。

针对国际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不可预测性、频发性、广泛性等特点,瞄准国际食品安全科技前沿和难点,高起点组织攻关。特别是我国首次率先制定了《预防和减少树木和水果中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生产标准》国际标准;作为中国起草组组长,我协调了属于标准游戏规则的食品添加剂前言的起草过程。中国在2006年CAC大会上获得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两个专门委员会的主席国,改变了过去只能遵守国际游戏规则的历史。

目前只有发达国家的少数实验室才能实现。参加国家能力验证测试是中国超痕量检测实验室获得国际认可的必由之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牵头组织国内相关单位,参与了8次能力验证并以优异成绩通过,成为国际标准物质校准实验室,显著提升了我国在食品安全科技领域的国际地位,使我国成为CAC二恶英国际标准起草国、2009年二恶英国际会议主办国、氯丙醇限量国际标准起草国之一。该成果获得2005年中国医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应时表面发射火焰光度检测器(QSIL-FPD)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制成功的检测有机锡的专用检测器,检测灵敏度提高了100 ~ 1000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发了一款食品安全监测车,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多项检测技术。监测车已成为移动的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在全国质检、工商系统配备了22辆(另有10辆即将配备质检系统),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00万元,在2005年松花江环境污染实时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满足保障禽类进出口贸易安全的需要,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深圳市匹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了针对H5、H7、H9等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的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将检测时间从21天缩短至4小时,建立了4项国家标准,并获得了I类新兽药证书。这些试剂盒在2004-2005年的进出口检验检疫中得到应用,为保障我国禽肉进出口贸易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针对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手段不完善、技术能力落后、部分标准生物毒素和致病性生物毒株因国际禁运无法获得等问题,通过传统理化检测技术与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批具有部分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监管执法工作急需的快速筛查方法, 形成了符合国情、与国际接轨的检测检疫技术体系。 如建立了霍乱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等主要食品微生物的检验制度。改进了标准探针制备方法和芯片制备方法,为食源性病毒高通量检测技术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功搭建了植物害虫分子检测研究平台,开展了各种风险害虫的快速检测研究;建立了食品和饲料中牛羊源性成分的检测方法、分子标记鉴定技术和其他7种哺乳动物的基因芯片鉴定技术。兽药残留蛋白芯片技术的研发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利用荧光RT-PCR检测技术,建立了新城疫病毒、口蹄疫(FMD)、水泡性口炎病毒(VS)等重大人畜共患动物疾病的快速检测技术,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使用安全。其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已申报发明专利。目前正在组装试剂盒,进行批量试制和区域应用,进行进一步的验证试验,然后制定国家标准。针对黄曲霉毒素B1和河豚毒素因国际禁运而难以获得生物毒素标准品,开展了利用抗独特型抗体模拟外部抗原表位替代毒素标准品的研究,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黄曲霉毒素B1和河豚毒素无毒免疫检测试剂盒。针对苹果及其制品受展青霉素污染,影响苹果汁出口,国内外快速检测试剂盒正在攻关但未取得突破的国际难题,本文从抗毒素单克隆抗体、阳性噬菌体克隆和噬菌体真菌毒素模拟表位肽筛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其中设计的模拟表位肽筛选方法为建立展青霉素免疫检测新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