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走势和经济政策导向为中国继电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

   2022-09-15 工业品商城84
核心提示:继电器市场,大部分传统产品供大于求,供需总体平衡,大部分继电器产品供大于求。一些厂商认为这个行业的利润率比以前低了很多,于是退出这个领域,转向其他方向。据了解,参加本次IIC的继电器生产企业只有两家,万利宝实业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万宝工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通用继电器制造商。据该公司经理吴之荣介绍:“目前,继

继电器市场,大部分传统产品供大于求,供需总体平衡,大部分继电器产品供大于求。一些厂商认为这个行业的利润率比以前低了很多,于是退出这个领域,转向其他方向。据了解,参加本次IIC的继电器生产企业只有两家,万利宝实业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万宝工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通用继电器制造商。据该公司经理吴之荣介绍:“目前,继电器的生产厂家很多,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原材料价格也在上涨,我们很难降价赢得市场,所以压力很大。”但同时他表示:“虽然继电器利润低,但我们仍然留在这个行业,因为市场对继电器的需求一直保持稳定,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都需要它,所以产品市场仍然存在。”

目前,随着继电器在通信、汽车、工控、家电等行业面对越来越受欢迎的消费群体,生产厂家都在推出性能更好的产品,同时在市场价格竞争的压力下,降低成本成为企业持续改进的课题。银联分析:从国内继电器应用领域来看,通信和工控、家用电器、汽车是继电器最大的市场。需求最大的是通用继电器,尤其是高灵敏度、小型和超小型pcb继电器、小功率继电器等。从市场情况来看,继电器是一个数量大、服务范围广、技术含量低、利润微薄、市场潜力大的竞争性行业。但目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继电器市场竞争激烈,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使其压力很大。

本文从近年来中国继电器市场的发展入手,探究市场压力的变化,找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2000年,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下,中国继电器行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共同努力,依靠科技进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0年,全行业销售收入31.77亿元。比1999年的23.20亿元增长36.96%,增速提高30.29个百分点,完成产量10.42亿片,比1999年的7.23亿片增长48.3%,增速同比提高11.99个百分点,达到前所未有的增速。2001年,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世界继电器行业陷入低迷。然而,中国扩大内需和刺激经济发展的积极财政战略有利于中国继电器行业的平稳过渡,导致产量略有增加。2001年,继电器行业销售收入32.15亿元,比2000年的31.77亿元增长1.19%,增速比2000年下降35.77个百分点。产量达到10.92亿件,比2000年的10.42亿件增长4.97%,增速比2000年下降43.33%,这在我国继电器历史上是罕见的。2002年,全球经济开始复苏,世界继电器市场下滑结束。中国继电器行业一扫2001年的停滞局面,进入持续快速增长的新时期。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0.29亿元,同比增长25.24%,比上年提高24.03个百分点。产能达到14.7亿片,同比增长34.29%,比上年提高29.57个百分点。这是中国继电器市场快速增长的新特点。

2003年,尽管受到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疫情的影响,中国经济仍保持了8.2%的快速增长势头。国家宏观经济走势和经济政策导向为中国继电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2003年,中国继电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9亿元,产量18亿件。

分别占世界继电器总销量和产量的12.00%和17.38%。这是中国继电器行业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从2004年开始,中国继电器市场翻开了新的篇章。由于国际市场持续低迷,国际继电器巨头纷纷在中国开疆拓土。在这一年,几乎所有的国际继电器巨头都增加了在中国的投资,外商独资的倾向更加强烈,试图控制中国继电器行业的发展主导权。以世界巨头欧姆龙在中国的发展为例。2004年在深圳新增40条功率继电器和通信继电器生产线,新增月产能1550万条。2004年,公司销售收入达到5.82亿元,比2003年猛增64.1%。2005年,其面积增加了一倍,集团在上海的生产规模增加了两倍,达到4.26亿元。2005年初,行业最新技术第四代通信继电器从日本搬到上海生产,年产量2400万只,产品型号为G6J-2P,10.6×5.7×9.0mm,1A×30V,140mW,-40 ~+85℃。由于日本投资的不断扩大,上海欧姆龙公司已于2005年上半年完全完成了由合资企业向独资企业的转变。2005年底,欧姆龙宣布在中国广州开设新的汽车电子元件生产和销售基地,以满足全球客户的低成本采购需求,并加强与该地区大型汽车制造商的业务。新公司由欧姆龙单独出资1600万美元。产品包括电子控制装置、电动窗、继电器等。该公司于2006年1月投入运营,第一季度销售额为1亿日元。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