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了解,上海宝钢车轮有限公司成立后,原隶属于SAIC的上海汽车锻造有限公司钢圈厂也正式并入上海宝钢车轮有限公司,这家有着60年历史的企业是中国最早的乘用车钢圈专业生产企业,也是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集团等客户的钢圈独家供应商。
这些只是宝钢进军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冰山一角”。宝钢集团一位高层透露,宝钢已经制定了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将逐步全面进军汽车零部件产业,重点生产车轮、车身、动力传动系统、底盘系统。未来5~6年,宝钢汽车零部件产业将通过合资控股、参股、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力争使宝钢汽车零部件产业跻身国内同行业前三。“目前,宝钢的钢铁主业已经进入稳定发展期。宝钢新一轮发展规划在做大做强主业的同时,以进入汽车零部件行业为主导,将打通其上下游产业链。”
宝钢副总经理李海平上周六告诉记者,宝钢选择汽车零部件行业进行努力,主要是为了发掘其在原材料和加工方面的产业优势。
目前汽车制造业及其密切相关的汽车零部件行业需要汽车板、特殊钢等主要原材料,这些都是宝钢的优势产品,国内各大汽车厂商都是宝钢的客户。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宝钢已经占据了冷轧汽车钢板国内50%的市场份额,另外50%基本依赖进口。所以,在国内其他零部件厂商都在承受原材料涨价和不断被迫降价的双重压力的时候,宝钢从一开始就拥有了客户和原材料的天然优势,进入汽车零部件行业。
另一方面,宝钢销售中心一位中层告诉记者,汽车零部件加工和钢材加工有相似之处,宝钢在钢材加工领域积累了多年的丰富经验,在全国各地建立了32个钢板剪切中心。一般在一汽、SAIC、东风等公司所在地1公里范围内,都会有宝钢的钢板剪切中心。这些汽车公司已经将汽车钢板的加工和剪切外包给宝钢。
“宝钢此前扩建了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为汽车厂商提供钢材仓储和剪切服务,现在又宣布进军汽车零部件领域。种种举措都是为了通过抢占市场渠道,介入联合开发,进一步稳固其在车市的领先地位。”上海证券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这样认为。
随着汽车钢板产量的逐渐增加,宝钢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涉足也在加速。根据公司发展规划,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将借鉴蒂森克虏伯、日本住友等行业优势企业的发展模式,通过合资控股、参股、并购等方式与国际知名专业制造商合作。它将首先介入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然后成为具有R&D能力、大规模制造体系、自主知识产权、国际营销网络和全球知名品牌的知名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和供应商。
据记者了解,宝钢除了与加拿大、日本公司合作外,还与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的厂商开展了技术和业务交流,并开始规划在全国各地建设钢轮生产基地,以及与多家整车厂商洽谈车体合作项目。
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盈利前景依然被业界看好。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07年,汽车零部件行业总产值达到6700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