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至1995年,张西江在华联电子有限公司负责BB机维修,有一次,一个同事在维修BB机的芯片时,不小心损坏了运行中的SMD自动焊接机(简易数控设备)。公司千方百计找日本修理工,一小时维修费用80元,很高。张西江认为,别人能做的,我们一定能做。从此,他下定决心要学习数控技术。从头开始有多容易?他迫于压力毅然辞职,开始了漫长的自学之路。
做数控机床操作工,不仅需要熟练的技能,对计算机、电信、数学、英语的要求也很高,这也是人才缺乏的原因之一。为了跟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1995年,他考入了市职工大学夜大计算机应用专业。他将所学的Qbasic语言运用到后来的工作中,编制了各种槽轮的四轴联动加工程序。我学习了计算机知识和高中英语知识,1998年开始自学CAM软件。2004年,自学考取河北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
1998年,张西江刚来拖拉机厂机电中心工作一年。在当时,CAM软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高不可攀的高峰,因为唯一与学习这个软件相关的资料就是一本300多页的英文手册。他借来中英文词典,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逐字翻译,理解,然后在电脑上使用。当他遇到任何他想不出的问题时,他就向厂里的高级工程师请教。那一年从厂里挑选了20名老员工学习CAM软件,张西江没有入选。但是,每次上课,他都是主动去参加。最终,其他人都没能坚持下来,只剩下他自己。他将所学软件中的建模、编程技术与工作中的加工经验有机结合,完善了数控加工技术。
一家瑞典企业想加工一个“粉碎机的刀架”。产品需要在“五轴加工中心”机床上完成,加工成本很高,很多瑞典客户做不到。经过合理的工艺分析,张西江利用CAM软件对该零件进行建模、编程和工装设计,仅用2天就完成了加工任务。零件的加工精度和效率非常高,这使得瑞典
因为工作出色,张西江被选派到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教授数控机床操作技术。这一年,他在首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中,亲眼目睹了两起因刀具与工件异常接触而导致的“撞车”事件。数控机床价格贵,精度高,切削速度快。一旦操作过程中出现失误,就会造成严重的事故,小到刀具损坏,大到工件报废,大到机床失去精度,甚至人身安全。他感到非常难过,意识到普及安全操作的紧迫性。大赛结束后,他分析了数控教学和市场人才的需求。老师和用人单位对数控技术工人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但主要停留在责任感和态度上。针对现状,他提出要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和编程习惯,让安全规范的操作像骑自行车一样成为条件反射。从2004年到2006年,他当老师的两年时间里,没有发生一起学生误操作导致的“死机”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