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为此对中国各机械制造领域的现状和发展潜力进行了全面调查。“调查中让我担心的是中国正在接受培训的工程师数量,他们在未来肯定会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工程师的素质稍微缓解了我的焦虑。”这是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主席克林格·伯格对该联合会组织的调查做出的评论。
这项调查是由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下属的Puls基金会委托杜蕾斯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和达姆施塔特大学进行的。他们知道,在中国,每两个大学生中就有一个注册的是工科专业,而在德国,这个比例只有15%。当然,中国的教育质量无法与德国相比,但中国人正在迎头赶上。中德在工程领域的科研差距缩短至5年。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年经济增长率平均达到8%,这导致了中国的机械设备热。目前,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机械制造国。到目前为止,中国生产的机械设备主要供应国内市场,但这种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的调查预测,从2005年起,中国在机械领域将出现生产过剩。那样的话,中国人将被迫减少进口,这将对德国机械制造商产生负面影响。
2003年,中国从德国进口了62亿欧元的机械设备,仅次于美国和法国,是德国机械的第三大进口国。2004年前4个月,中国从德国进口的机械设备比2003年同期增长了17%。然而,中国也可能试图出口其国内的机械设备,这势必与机械出口大国德国发生冲突。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的克林格·伯格非常重视来自中国的威胁:“在中低端产品上,我们会明显感受到来自中国的竞争。必须制定对策,要么和中国结盟,要么把部分零部件和生产转移到中国。在中低价区,中国人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痛苦。在高价领域,我们的战略非常明确:加大研究投入,投资新技术,保持我们的领先地位。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在高价和高科技领域,中国人也会向我们施压。”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联合会也准备通过这次全面调查唤醒其成员,并敦促他们及时做出回应。他们现在还有足够的时间,中国制造的机械设备没有资格参与国际竞争。因此,中国打算开展国际合作,特别是与德国的合作。德国的尖端技术和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是中国人的理想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