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的检查方法

   2022-09-20 工业品商城88
核心提示:1.常规检查方法常规检查主要是利用人的手、眼、耳、鼻等器官来观察光、声、味等各种异常现象。当故障发生时,仔细检查系统的每一部分。遵循“先外后内”的原则,故障诊断采用望、听、嗅、问、模的方法,故障范围往往可以缩小到一个模块或一个印刷电路板。这就要求维修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广泛的多学科知识和综合判断能
1.常规检查方法

常规检查主要是利用人的手、眼、耳、鼻等器官来观察光、声、味等各种异常现象。当故障发生时,仔细检查系统的每一部分。遵循“先外后内”的原则,故障诊断采用望、听、嗅、问、模的方法,故障范围往往可以缩小到一个模块或一个印刷电路板。这就要求维修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广泛的多学科知识和综合判断能力。比如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突然停机。打开数控柜,检查Y轴电机主电路是否烧坏。经查,是与Y轴相关的部件。最后发现Y轴电机电源线多处磨损,躺在床上,造成短路。更换电源线后,故障消除,机床恢复正常。

2.自诊断功能方法

现代数控系统虽然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智能化水平,但已经具有很强的自诊断功能。可以随时监控数控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工作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将在CRT上显示报警信息,或者通过LED显示故障的一般原因。利用自诊断功能,还可以显示系统与主机之间接口信号的状态,从而确定故障发生在机械部分还是数控系统部分,并指示故障的大致位置。这种方法是当前维护工作最有效的方法。

3.功能程序测试方法

所谓功能程序测试法,就是对数控系统的常用功能和特殊功能进行编译,如直线定位、圆弧插补、螺旋切削、固定循环、用户宏程序等。通过手动编程或自动编程编制成功能程序测试程序,送入数控系统,然后启动数控系统使其运行,从而检查机床所执行的这些功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确定故障的可能原因。对于长期闲置的数控机床第一次开机检查,机床加工造成废品但没有报警的情况,这种方法是判断是编程错误还是操作错误,或者是机床故障原因的好方法。

4.备件更换方法

更换备件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也是现场判断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所谓备件更换法,是指维修人员可以利用备用的印刷电路板、模板、集成电路芯片或元器件来更换可疑部件,从而将故障范围降低到印刷电路板或芯片的级别。实际上是在验证分析的正确性。但是在更换备用板之前,要仔细检查备用板是否完好,检查备用板的状态要和原板的状态完全一致。这包括检查板上的选择开关、短路棒的设置位置和电位计的位置。更换数控系统的内存板时,往往需要初始化系统的内存(如日本FANUC公司FS-6系统中使用的bubble memory),重新设置各种数控数据,否则系统仍然不能正常工作。再比如更换FANUC FS-7系统的内存条后,必须重新输入参数,分配内存区域。有些数控系统更换主板后需要一些特定的操作。总之,我们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系统的操作和维护说明的要求进行操作。

在确定更换某一部件之前,应仔细检查与之相连的相关电路和其他相关电器,确认无故障后才能更换新部件,防止外部故障损坏被更换的部件。更换备件时的注意事项是:

(1)更换低压电器应注意电压、电流等相关技术参数,尽量采用同一规格。
(2)电子元器件的更换,如果没有相同的,应采用技术参数相近的,主要参数应优于原产品。
(3)拆卸时,所有零件都要做好记录,尤其是连接多的地方,防止反馈错误造成人为故障。
(4)在有反馈环节的电路中,更换时要注意信号的极性,防止反馈错误引起其他故障。
(5)当需要从其他设备上拆卸相同的备件进行更换时,要注意方法,拆卸时不要损坏拆卸下来的零件。如果更换电路板,在更换新电路板之前,检查使用的电压是否正常。
5.转移法
所谓转移法,就是在数控系统中交换两块功能相同的印刷电路板、模板、集成电路芯片或元器件,观察故障现象是否相应转移。因此,可以快速确定系统的故障位置。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备件更换方法。因此,注意事项如备件更换法中所述。
6.参数检查方法

众所周知,数控参数可以直接影响数控机床的性能。参数通常存储在需要电池保存的磁泡存储器或CMOS RAM中。一旦电池电量不足或由于外界干扰等因素,个别参数会丢失或改变,造成混乱,机床无法正常工作。此时,通过校对和修正参数,即可排除故障。当机床长时间闲置,又无故开始工作,有异常现象或故障无报警时,应根据故障特征检查和校对有关参数。

数控机床在长期运行后,由于机械传动部件的磨损和电气元件的性能变化,需要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有些机床故障往往是由于没有及时修改一些不合适的参数造成的。当然,这些故障属于软故障的范畴。

7.测量比较法

CNC工厂在设计印刷电路板(PCB)时,为了便于调整和维护,在PCB上设计了多个检测端子。用户还可以使用这些端子来比较和测量正常印刷线路板和故障印刷线路板之间的差异。可以检测这些测量端子的电压和波形,分析故障的原因和位置。甚至,有时候,对于正常的印刷电路板,可以人为地制造出“故障”,如断线或短路、拆除元件等。,从而判断真正故障的原因。所以维修人员平时要积累印刷电路板上关键部位或易出故障部位的正确波形和电压值。因为数控系统厂商往往不会提供这方面的信息。

8.攻丝方法

当数控系统的故障是有无故障时,往往可以通过敲击的方法找到故障的位置。这是因为数控系统是由几块印刷电路板组成的,每块板都有很多焊点,板或模块之间通过连接器和导线连接。因此,任何虚焊或接触不良都可能导致故障。当用绝缘轻轻敲打虚焊、接触不良的疑点时,故障会反复出现。

9.局部加热方法

数控系统经过长期运行,部件会老化,性能会变差。当它们没有完全损坏时,故障将变成间歇性的。这时可以用热吹风机或电烙铁对可疑部件进行局部加热,加速其老化,从而彻底暴露故障部件。当然,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元器件的温度参数,不要烧坏原来好的元器件。

10.原理分析方法

根据数控系统的组成原理,可以对各点的逻辑电平和特征参数(如电压值或波形)进行逻辑分析,然后只用万用表、逻辑笔、示波器或逻辑分析仪进行测量、分析和比较,从而定位故障。使用这种方法,维修人员必须对整个系统或每个电路的原理有清楚而深刻的了解。

11.机电液综合分析法

数控机床是机、电、液高度集成的产品。它应用了精密机械、液压技术、电气技术、微电子技术等。数控机床的故障分析也要从机、电、液不同角度对同一故障进行分析诊断,可以避免片面性,少走弯路。最后确认机械、电气、液压系统哪个系统出现了问题,以便在相应的系统中做进一步的诊断和故障排除。除了上述常见的故障检查和测试方法外,还有拉板法、偏压法、开环检测法等等。包括上面提到的诊断方法,这些检查方法都各有特点。根据不同的故障现象,可以同时选择和灵活应用几种方法,对故障进行综合分析,使故障范围逐渐缩小,迅速排除故障。

数控机床是机械、电气、液(气)、光学等技术的结晶。所以在诊断中,要牢牢把握微电子系统与机、电、液(气)、光等器件的交换点。这些节点是信息传递的重点,对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可以快速初步确定故障段,比如故障可能出在数控系统、plc、MT、液压系统的哪一侧。

一旦发现故障部分,但手头没有替换备件,可以作为应急措施,通过移植借用的方式解决。比如一个元件坏了(比如与非门或者触发器),但是这个元件只有一部分损坏,其他部分还是好的。然而,在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中,经常只使用部分元件,而不是全部。这个时候,不用的剩余部分可以拿出来应急使用。具体方法是将损坏部件的管脚(包括输入输出管脚)切掉,然后用面积线将信号输入输出线引到剩余的部件管脚上,使数控机床尽快恢复工作。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