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机电产品的贸易规模迅速扩大。1.2万亿元的年进出口额是入世前2001年(2393.1亿美元)的5倍,年均增长30.8%。月均进出口额1000亿美元,接近1995年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1030亿美元)。与2006年机电产品贸易额世界第二(约1.08万亿美元)的德国相比,2007年两国的差额预计只有100亿美元左右。
具体来看,2007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7011.7亿美元,增长27.6%,增速比上年略低1.1个百分点。出口增加1517.5亿美元,拉动全国贸易出口增长15.7个百分点。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机电产品出口呈现稳定增长态势。27.6%的增速不仅比全国出口增速高1.9个百分点,而且除2月和3月外,其他月份增速相对稳定。中国有望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机电产品出口国。
同期,我国机电产品进口额4989.5亿美元,增长16.7%,占全国进口总额的52.2%,下降1.8个百分点。尽管进口增长率下降了..4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从月度增速看,呈现出先抑后扬、稳步上升的特点:上半年平均增速仅为14.2%,下半年达到19%,提高了4.8个百分点。在国际比较中,仍将是低于美国的世界第二。
机电产品顺差仍在快速增长,2007年达到2021.9亿美元,同比增长66.2%(2006年增长59.3%),占全部商品顺差和逆差的77.1%。这主要受国际产业向中国转移、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效应释放、经营主体增加,特别是民营企业出口快速增长、进口替代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从2007年的数据分析来看,中国机电产品在进出口两方面都呈现出相同的趋势——与北美的贸易在放缓,与一些新兴市场的贸易在快速增长。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多元化格局不断加强。
以去年1-10月的数据为例,中国机电产品对亚洲、欧洲和北美三个重点市场的出口分别占45.8%、24.2%和22.1%,三个市场合计达到9..08%.从增长率来看,欧洲为38.1%,亚洲为27.1%,北美仅为15.7%。对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较快,占比分别为45.1%和43.8%。
同期,来自亚洲、欧洲和北美的机电产品进口增长放缓,占总量的98.7%。其中,从亚洲进口占75.1%,增长16.9%;从欧洲进口占15.6%,增长17.7%;从北美进口占8%,增长8.6%。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来自拉美和大洋洲的进口快速增长,增幅分别为26.5%和39.6%。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负责人表示,2008年,重点机电产品仍将保持较强的出口能力,机械制造、汽车等领域有望成为机电产品快速增长的驱动力。
从2007年的数据来看,虽然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速逐渐回落,但总体增速在16%左右。中国电子元器件产量已占全球39%以上,居世界第一。预计2008年,国际市场环境相对稳定,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不会出现大的波动,进口需求仍将稳定增长。在此背景下,2008年,我国重点机电产品——计算机、家用电器、机械基础零部件等产品仍将保持较强的出口能力,出口将保持15%左右的增速。
然而,中国的重点机电产品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升将面临巨大的竞争。因此,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必须依靠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