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述《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指出:“RFID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行业和政府部门,需要政府、企业和R&D机构的统筹规划和大力协作,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势互补。为此,科技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信息产业部、交通部、海关总署、铁道部等十五个部委,以及中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组织的各部门专家,历时近一年编写了这份白皮书。”国家15部委联合发布的白皮书一方面显示了国家的重视,但另一方面,这是RFID国家标准难以快速出台的重要原因吗?
在中国RFID国家标准迟迟不能出台的情况下,国外RFID标准看到了希望。早在两年前,他们就来中国推销自己的标准,国内对他们的态度也不一样。
目前全球五大RFID标准化组织分别是:EPCglobal、ISO、UID、AIM global和IP-X。
EPCglobal(全球产品电子代码管理中心)是目前全球最强的RFID标准组织。其前身是北美的UCC产品统一编码组织和欧洲的EAN产品标准组织,合并后称为EPCglobal。2005年6月21日,吉列公司副总裁兼EPCglobal管理委员会主席RichardCantwell,GS1执行总裁MiguelLopera,沃尔玛执行副总裁LindaDillman等。在北京召开EPC管理委员会会议,决定在EPC管理委员会中增加一名中国代表。同时,RichardCantwell还拜访了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李忠海。6月22日,EPCglobal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国际EPC与RFID高层论坛。早在2003年,EPCglobal就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系,并于2004年4月22日成立EPCglobalChina,授权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作为EPCglobal在中国的唯一代理机构,负责EPC代码在中国的注册、管理、推广和实施;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任齐也是EPCglobalChina的董事长。
AIMglobal(全球自动识别组织)主席DanielP.mullen和CraigK。ISO/IEC(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席哈蒙于2005年6月20日前后分别拜访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世华凯公司,推广其RFID标准;2005年6月16日,日本泛在技术核心组织RFID的创始人坂村教授访问了中国信息产业部。2005年6月8日,IP-X公司创始人弗罗尼曼和Ipico公司首席执行官JonannesCornelius访华。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作为EPCglobal在中国的EPC组织,积极开展EPC的注册、管理和业务推广工作;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组长谢剑平曾在国内原有NPC编码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中国RFID标准方案——《DPC与电子商务互联网白皮书》;北京实华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曾强提出通过收购或合资的方式完成IP-X标准知识产权的国产化。
欧阳瑜秘书长对此给出了答案。他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企业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塑造自己在RFID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代工就是鸦片,单靠代工无法形成自己的标准。我国绝大多数RFID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应该共同探讨标准的制定。此外,国家应对中小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自主创新。此外,数据格式定义的不统一标准也是制约RFID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每个RFID标签都有唯一的识别码,如果其数据格式多种多样,互不兼容,那么不同标准的RFID产品就无法通用,这对经济全球化下的商品流通非常不利。数据格式的标准涉及到每个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根据以上分析,目前我国RFID产业的发展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标准的出台。《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指出:“近年来,我国初步开展了RFID相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并在部分领域开始应用,但相对基础薄弱,核心技术缺乏,应用分散,没有形成规模优势。”
欧阳瑜书记对我国RFID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这样的判断:“我国RFID技术的研发起步较晚。经过几年的发展,13.56MHz频段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已经自主研发出符合ISO/interceding type a、TYPEB和ISO/IEC15693标准的芯片,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UHF频段,目前我们还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标准。”
根据IDTechEx发布的报告,2006年全球RFID市场达到27.1亿美元,2016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262.3亿美元。面对巨大的市场诱惑,与其等所有标准都出来,不如以应用推动标准,以应用降低成本,建立标准。
张琦表示,自2004年起,国家金卡办正式将RFID技术和电子标签应用列为国家金卡工程的重点工作,加大组织、协调和指导服务力度。2006年,国家金卡办和23个部门(行业)联合成立了国家金卡办RFID应用工作组。随着金卡工程建设和IC卡应用的蓬勃发展,RFID技术已经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公安部制作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是RFID技术在中国金卡工程建设中最早的成功应用范例。此外,在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高速公路收费、自动通关、城市暂住证、重要商品防伪、特种设备强制检验、CA认证和信息安全管理、动植物电子标识、食品/药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独生子女和宠物跟踪管理、军用物资实时跟踪管理、大型活动和票务管理。
中国RFID产业联盟的成立对RFID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中国RFID产业联盟已有161家正式注册成员,参与联盟活动的国内外企业超过400家。联盟先后在南京设立了应用开发示范基地;在青岛海尔集团设立开放实验室;2007年8月,上海产业及应用基地成立。
RFID技术在成本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电子标签方面。目前国外已经生产出成本只有5分钱的无芯片(只读)标签样品,产业化只是时间问题。由于导电墨水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电子标签传统天线技术的改进,进一步降低了电子标签的成本。RFID标准正在进步
虽然RFID的国家标准尚未完全颁布,但近年来取得的进展是值得称道的。
2005年11月和12月,中国RFID产业联盟和电子标签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为电子标签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持。2006年6月发布的《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中提到,目前,我国已制定了《集成电路卡模块技术规范》、《建筑企业IC卡应用技术》等应用标准。2006年12月,关于RFID在动物中应用的推荐性国家标准《动物RFID代码结构》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