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电动机消耗的电力约占全国用电量的60%,而中小型电动机占全国电力的75%。如果中小型电动机的效率平均提高一个百分点,一年可以节约20多亿千瓦时的电力。可见电机节能潜力巨大,提高中小型电机能效是工业终端设备节能的重要方面。
此外,电机能效水平的提高带来的电能节约还可以大大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电机节能将在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平均每三年举办一次的电机系统能效全球论坛首次在中国举办,可见中国电机产品的能耗正在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根据第五届全球电机系统能效论坛(EEMODS)的数据,如果2020年全部使用高效电机,中国每年可减少向大气排放2.6亿吨CO2和78.9万吨SO2。电机能效的提高不仅可以节约电能,还可以增强电机制造商的竞争力,扩大出口,促进电机行业的发展。促进技术和设备的科技进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专家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电机制造商必须更加了解提高能源效率和行业的发展方向。在中国,电机系统是一个范围广、数量大的应用行业。其中,风机、水泵、压缩机和空调冰箱用电量分别占全国用电量的10.4%、20.9%、9.4%和6%。从全球来看,电动机的用电量占世界各国总用电量的一半以上,工业用电量的70%左右。因此,提高电机系统的效率对于节约电能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显示,我电机产品80%以上的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5%。目前国内广泛使用的Y系列电机平均效率为87.3%;美国高效电机的平均效率为90.3%,这是美国能源政策法案(EPACT Act)规定的市场准入效率水平。美国超高效电机是近几年的产品,平均效率91.7%。计算表明,如果2012年达到美国的超高效水平,我国新增电机节能潜力为84.1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20万吨、原煤449万吨,相当于17个100万千瓦电站的发电量。
据BBC报道,美国著名科学家雷·库兹韦尔(Ray Kurzweil)大胆预言,人工智能机器人将首先出现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的传统概念将被彻底颠覆。雷·库兹韦尔认为,目前的技术水平已经到了生产微型机器人的阶段。美国科学家和欧洲科学家已经成功开发出用于人体血管治疗的微型机器人,可以在毛细血管中移动的机器人将在不久的将来制造出来。
这种可以在毛细血管中移动的微型机器人的出现,将彻底改变人们对人工智能的传统认识。因为这种通过毛细血管运动的机器人可以通过毛细血管进入人脑,机器人可以通过控制人脑细胞等更高级的操作来实现全新的“人工智能”概念。
俄罗斯的科学家曾经认为,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瓶颈是微电脑芯片的运算速度无法适应机器人的体积。然而,这种可以在毛细血管中移动的机器人成功应用了最新的计算机芯片,通过与人脑合作处理高难度计算,解决了体积和计算速度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和人脑“智能合作”之后,未来人工智能的概念是机器人智能和人脑相互融合,人机一体。
目前,科学家通过现有的五种扫描技术,使人类首次有可能看到大脑生成的过程和智能结构。通过收集的大脑数据,科学家建立了详细的人脑数学模型,用于机器人智能和人脑的融合。
而且目前最新的超级计算机每秒钟有上亿次计算,足以在未来扫描大脑的所有区域,甚至可以超过人类脑细胞的计算极限。最终,这些人工智能机器人所使用的智能终端将会比人类更聪明,能够结合生物和非生物智能的优势。虽然很多科学家担心这是机器智能的外星入侵,是对人类文明的威胁。但是,机器人毕竟是人类制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