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创造”艰难崎岖的道路上

   2022-09-26 工业品商城104
核心提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恒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年间,各项经济指标增长了25倍,企业年产值从2000年的1亿元增长到去年的25亿元,净资产增长了502倍,年上缴税收从2000年的792万元增长到去年的1.35亿元。他们的技术创新工程一次又一次改写了中国变压器的制造历史,实现了主要设备的国产化。因此,“恒变”成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恒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年间,各项经济指标增长了25倍,企业年产值从2000年的1亿元增长到去年的25亿元,净资产增长了502倍,年上缴税收从2000年的792万元增长到去年的1.35亿元。他们的技术创新工程一次又一次改写了中国变压器的制造历史,实现了主要设备的国产化。因此,“恒变”成为挑战国际前沿技术的知名品牌。

奇迹从何而来?恒变公司总经理钟深有体会:模仿永远落后,永远挨打,唯有靠自主创新。

产品老化,设备落后,人心浮动……2001年,重组之初的“平衡变革”一片狼藉。公司决策层认为,技术创新和进步是企业发展的前提,需要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引进一批先进适用的技术设备,通过吸引人才和技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2001年,“恒变”投资1.6亿元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引进了一批世界最先进的生产、检测和试验设备,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全封闭、全空调、恒温恒湿、无尘洁净的现代化厂房,具备了500千伏UHV变压器的生产能力。接着,他们实施“人才战略”,聘请了多名两院院士担任公司顾问,引进了20多名国内超高压领域的著名专家,聘请了全国20多所重点大学的300多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充实公司的技术队伍。恒变前六名高级工程师也回家为公司服务。

2002年6月,《横编》做了一次小试。常德港变电站需要增加一台500 kV和500 kV变压器进行扩容。当时这类产品主要依靠进口,但“恒边”积极争取,拿到了研制生产的任务。通过一年多的努力,他们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实现了一次检验“上品”。说来也巧,新变压器刚安装运行不久,原来的法国产品就被烧毁了。那年正是湖南缺电高峰期,高度紧张的省电力公司领导松了一口气:“幸亏横边上去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是我国第一台自然油循环500 kV变压器,大大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

机会来了。2003年8月,“恒变”中标西北电网公司一台750 kV、100 kV电抗器。当时,中国还不能生产这种UHV产品。一周后,闫妍飞往乌克兰。乌克兰Zabulosh变压器厂是世界上生产电压最高、单位容量最大的制造商。由于之前的访问和交流,双方很快签署了总金额为269万美元的技术进口协议。在乌克兰专家的帮助下,经过一年的努力,中国第一台10万千伏安750千伏电抗器在衡阳研制成功。

2005年9月26日,国家电网公司在北京举行西北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投产仪式,恒变研制的750千伏电抗器落户青海官厅变电站。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仪式,表示该项目的投产标志着中国电网建设和输变电设备制造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是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从此,“恒变”具备了特种变压器产品的研发能力,全面提升了我国变压器行业的制造水平。

引入技巧和智慧,让“平衡变化”超常规发展。但是嚼别人的包子是无味的,因为进口的毕竟是别人的,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其他人走了吗?我们总是在吸收和消化上做文章。”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田强说。

安排高素质人才全程跟随一流专家,是“恒边”打出的“第一张牌”。乌克兰专家来衡阳100多次,有的还长期住在衡边。顶级设计专家伊万和工艺专家赖嘉年已携妻子定居衡阳。伊万·衡阳也是“荣誉市民”。他认为恒边是“一家很有前途、很有前途的企业,非常重视高科技人才。在乌克兰没能实现的愿望,在中国实现了。”因为相互信任,只要衡阳人愿意学,外国专家都愿意教。从“恒边”人的话语中,多次流露出他们对乌克兰专家的深厚感情。去年4月,中赴乌谈技术合作时,在恒边工作的专家马绍申患癌住院。他专程去医院看望,还带了中药。专家很感动。他握着亚·敏的手久久不肯放开:“如果我好了,我一定回衡阳工作,把我所有的技术都教给中国的技术人员。”

经常举行小规模的交流和技术联络会,吸收和消化国外的技术,然后加以超越,是“平衡变化”的另一个特点。他们对乌克兰的技术提出了许多建议,甚至是重大改进,其中一些被外国专家采纳。它是变压器的“心脏”。在750 kV电抗器的线圈设计中,鉴于乌克兰专家采用的全整流接线设计,该公司专家俞云昌建议采用内屏蔽接线设计。这个变化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外国大师一时想不通,中国学生不断出谋划策,终于让外国大师拍手称快。由于内屏连接设计焊点少,产品可靠性好,不仅节能、降耗、节材,还提高了工作效率。生产一个线圈的时间是旧方法的四分之一。目前,该公司的这项技术已被乌克兰专家带回国内推广使用。

在2007年的自主创新道路上,“恒变”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技术人才,不断开发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2001年,恒变的产品最高电压等级只有220kV,公司没有人能评为教授级高工。快改制引进人才的时候,有人声称生产不出500千伏变压器就不来了。现在,他们不仅制造了750千伏UHV产品,还拥有世界上最高电压等级的1700千伏试验变压器。强大的专家团队包括3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8名教授和2名外籍学术带头人。一位总设计师高兴地说,“‘恒边’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过去,我们曾经建造750千伏的反应堆,但我们仍然需要乌克兰的技术。现在,即使是高功率,我们也能自己做到。”

近年来,“恒变”新产品产值每年占企业总产值的60%以上。每年都有一批代表我国变压器先进水平的新产品研发并投放市场,平均每周就有一款新产品研发出来。共获得63项专利,其中750 kV电抗器国家专利13项。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