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协会信息中心统计,2007年1-6月,全国76家规模以上继电器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2.39亿元,同比增长10.63%;实现利润1.81亿元,同比增长-43.41%。这说明企业的利润水平大大提高了,但同时又迅速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除了各种成本上涨过快,无法消化之外,还在于继电器企业的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制造和管理水平低。这个结论也可以从继电器的进出口状况得到印证。
2007年,继电器出口创汇5.87亿美元,进口用汇5.29亿美元,顺差增长2.63%。但仔细分析结果却令人担忧:60V以下继电器出口174837.2万只,增长7.03%;进口70828.66万辆,增长7.77%。出口总值50451.9万美元,增长14.36%;进口额为35001.64万美元,但增长了18.18%。进口额增幅比出口额增幅高3.8个百分点,而进口量增幅仅比出口量增幅高0.74个百分点。
同样,100伏以下继电器出口8263.43万美元,同比增长36.56%,出口5302.24万件,同比增长-13.68%;而进口额为17936.72万美元,同比增长19.80%,数量为19225.1万件,同比增长-7.37%。虽然进口额比出口额低15.76个百分点,但金额却翻了一倍多,达到9673多万美元,出口数比进口数少13922.8万。可见,在高端产品方面,中国与先进水平相差甚远。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继电器国际市场的竞争呈现出新的特点:
第一,世界强企的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为进一步强化核心竞争力,国际知名继电器制造企业不仅进行技术整合、产品整合和全球市场重新布局,还继续大力推进跨国并购,使自身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不断巩固,竞争优势更加突出。中国的继电器企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二是产业竞的重点从数量竞争转向基础R&D和新型继电器、关键材料、专用设备制造的竞争。继电器R&D和制造业的价值创新已经转移到核心技术。目前,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继电器行业的核心基础产业和核心技术仍由发达国家控制,发达国家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第三,外资加大扩张力度。外资企业正在资金、技术、新产品、市场拓展等方面对内资企业施加全方位的压力。,并实施“高端抢利润,低端抢市场”的策略,导致“市场国际化,本土企业边缘化”的现象。
第四,跨国企业通过制定技术标准、控制核心技术、加强行业整合,不断巩固在全球的主导地位,将技术标准和国际规则的主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与此同时,国外不断利用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压制中国产品出口的趋势日益严峻。
因此,中国的继电器行业应该从低端低价发展竞争,迅速走向优质优秀品牌的良性发展竞争。产品要从低质升级到优质,技术要从低含量升级到高含量,竞争要从低水平升级到高水平。抓住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可能减弱导致产能过剩的机遇,利用美元持续贬值、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机会,加紧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提升基础技术和制造能力,使技术创新和制造水平跃上新台阶,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技术和装备基础。
未来中国经济将以不低于两位数的增速持续高速发展,这将给继电器行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尤其是各行业的快速增长和升级。随着自动化和数字化的特点,不仅对控制基本元件继电器的需求增加,而且对技术性能、质量和类型也有更高的期望。无疑,这也为继电器行业提供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继电器行业要集中优势,攻克高端产品。我们应该在中国急需的高、精、新、特产品上投入更多的R&D努力,重点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数字家用电器、装备制造机床、汽车电子、环保节能等领域的相关产品和设备,以及改造传统产业的需要,开发技术性能指标先进的产品。围绕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产品,以继电器相关的片式电子元件、机电元件和电力电子器件为研究方向,努力开发具有片式化、小型化、薄型化、高频化、高精度、低功耗、多功能、复合化、模块化、智能化等特点的新型继电器,满足电子设备和装备控制的发展需求。国内继电器生产企业只有在高端产品和高科技产品上下功夫,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才能有效拓展继电器市场空间。
国际汽车是继电器的第二大应用市场,但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还处于分散竞争阶段,继电器种类繁多,使得使用的继电器也呈现分散发展。虽然增长速度和趋势非常喜人,但在技术、标准化甚至质量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虽然我国汽车继电器生产企业不多,但仍需下大力气探索发展空间。要想在这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抓住机遇,在开发、技术和生产方面加大投入,通过加大创新投入,努力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行业内研发生产汽车继电器的企业大多发展不尽如人意,除了生产规模、手段、技术有待提高外,其技术标准也成为汽车继电器顺利发展的瓶颈。各厂商应抓住这一行业发展的新机遇,加大在R&D的投资,促进和扩大市场,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随着通信技术的提高和发展,第三代和第四代通信继电器已经成为产品的主流。而我国继电器行业整体上还没有完全系统地掌握自己的技术制造和技术,差距明显。
面对这种情况,不仅国家要大力支持R&D国内企业和第三、第四代通信继电器的生产,而且继电器行业也要努力做大做强,以质量创品牌,以品牌拓市场,自主创新,开拓进取。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可以说,自主创新是十一五规划的核心战略。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企业在经营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有效控制成本,获得良好收益,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因此,中国继电器行业必须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建立自主创新体系,特别是在技术标准和专利方面,为企业寻求更好的出路。
中国继电器行业和企业要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为目标,精心谋划和实施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千方百计,不拘一格,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技术投入,研发创新技术和产品,积极主动地研究和应对专利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发布,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技术的突破。逐步实现继电器行业的结构调整,努力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上有所作为,不断拓展我国继电器企业的市场空间,实现我国继电器行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