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及时发现废墟下的伤员,消防队员广泛使用一种高科技救生器——专门用于搜救灾难中被困人员的“生命探测仪”。有了这个探测器,就可以探测到人力无法到达的区域是否有人被困,从而实施救援。在分秒必争的救援工作中,生命探测仪可以帮助搜救人员快速、准确、安全地找到遇险的幸存者,从而为救援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
生命探测仪可以实时移动和探测。可穿透混凝土、砖块、雪、冰、泥,专门用于地震灾害、雪灾、泥石流等大规模自然灾害。生命探测仪的移动探测系统是由以下主要部件组成的传感器,包括用于发送超宽带信号的发射器,用于探测和接收返回信号的接收器,以及用于读取接收器信号并进行算法处理的计算机。传感器包含可编程固件。传感器产生的信号通过无线传输传输到PDA控制器进行显示。传感器和控制器具有独立的电源。
简单来说,生命探测仪其实就是一个呼吸和运动探测仪。其工作原理是:雷达信号发射器连续发射电磁信号扫描一定空间,接收器连续接收反射信号,并对返回信号进行算法处理。如果被检测的人保持静止,返回信号是相同的。如果目标在移动,信号就不同了。通过比较不同时间段接收到的信号,可以判断目标是否在运动。生命探测仪的工作原理是检测被检测人的呼吸运动或动作。因为呼吸的频率很低,通常每秒1到2次,所以呼吸运动可以与其他更高频率的运动区分开来。与其他救生系统相比,大多数系统(如摄像系统)无法穿透障碍物来检测运动。探测范围非常有限,只有当移动的遇险人员进入摄像机镜头或传感器的视野时才能报警。基于音频的探测系统受到距离、障碍物、废墟以及遇险者是否足够强壮和清醒以发出声音的极大限制。
据该联合会统计,近年来全球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2007年,全球机器人行业的总销量比2006年增长了10%。日本在使用、生产和出口方面一直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目前,日本有130多家专业机器人制造商。
从本届博览会的机器人展品来看,人性化、重型化、智能化成为未来机器人产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意味着人性化的机器人正在走出工厂车间,走向家庭和个人。本届博览会上展出了许多机器人宠物、机器人音乐家和机器人玩家,这表明机器人产业正在逐步走向一个巨大的个人消费市场。如果市场开发成功,相信未来几年将会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热潮。
重载开发将结合机器人的敏捷性、准确性和承重性,也将为机器人的使用开辟巨大的空间。德国一家厂商展出的名为“巨人”的机器人,可以将1吨重的物体举起40米高,同时可以实现自动识别、自动定位、自动装卸等过程。参展商表示,“这将机器人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为机器人提供了广阔的使用空间”。
智能化一直是机器人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本届博览会上观众可以看到一些可喜的进步。奥地利一家公司展出的首个“自适应”机器人摆脱了机器人只能按照事先设定的固定程序工作的模式。它可以在工作环境中不断“记忆”新的工作流程,可以识别人的手势、位置等。实现与人的“同步合作”。这被称为机器人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