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微电子所与周庄镇签订投资意向协议,其研究成果“红外成像”产业化项目将落户周庄传感器产业基地。据悉,由于项目选择入驻,周庄开出的优惠条件相当诱人:给予项目1亿元扶持资金和2万平方米免租厂房。
周庄传感器产业基地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国家传感器产业基地。它建于上世纪90年代。截至目前,基地已有总投资18亿元的传感器生产企业30家,产品涵盖红外、光电等八大类。其中,红外传感器去年占国际市场的60%,光电传感器占20%。昆山双桥测控传感器有限公司是国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领先制造商,多次获得科技部发明奖。前年,国家传感器信息网络总部也从北京搬进了基地。
“红外成像”传感技术主要用于军事和先进装备制造。去年,为了让这一成果早日惠及百姓,该院在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寻找适合这一项目产业化的地方。得知这一消息的周庄主动邀请他入驻,并提出免费提供2万平方米厂房的优惠条件。今年年初,昆山市再次加大周庄招商战略。如果项目落户,昆山市将再给予其7000万元创业投资基金和30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支持其发展。
据悉,中科院微电子所“红外成像”产业化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注册资金1.5亿元,分三期完成。目前,围绕这一龙头项目,周庄正在规划对现有传感器产业基地的功能进行重新布局。在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将规划和建设一批项目以满足项目的需要。依托相关政策,加快人才引进。年内,我们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招聘100名传感器行业专业人士。同时与浙江绿之瑶集团合作,设立两个传感器市场,一个实体交易市场,一个网络虚拟市场。
“目前ARJ21使用的机载设备和系统主要依赖进口,因为中国国产航电系统仅局限于军用。”周济生12日表示,由于军用飞机的使用寿命只有民用飞机的十分之一,因此民用飞机机载电子设备的标准与军用飞机不同,民用飞机的所有机载设备都需要通过适航标准,以保证更大的安全性。
据有关专家介绍,近年来,中国电子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电子行业的整体情况来看,中国仍然充当着组装加工厂的角色,利润很薄。同时,我国大多数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也制约了我国电子元器件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所以核心部件基本依赖进口。我国电子行业一直处于低水平、高成本、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状态。科技含量低、配套设施少的企业多,拥有成套高新技术设备的企业少;许多企业依靠国外的基础材料和设备进行简单的再生产,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很少通过出口创汇。
目前,中国一航已经拥有一些生产机载设备的公司,但主要是与军用飞机配套。相关民航业专家指出,如果发展民机项目,市场需求可能会带动这些公司发展民机电子设备,大飞机将为航电行业“军转民”提供契机。
此外,大型飞机还需要大量的仪器仪表。目前,由于国产仪器仪表可靠性差,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比国外产品低1 ~ 2个数量级。我国需要进口的仪器仪表占市场总需求的52.87%,中端产品和许多关键零部件的国外企业占市场份额的60%以上,而大型、高精度的仪器仪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目前我国航空系统内的企业可以生产一些航空仪器仪表,大量的仪器仪表是航空系统外的企业生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