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7日,刚刚获得“2007年度中国最受尊敬企业”奖杯的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郝睿强博士走进人民大学,与同学们分享获奖的喜悦和荣耀。
“我们相信西门子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做有价值的生意。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利润,还应该关注可持续发展,包括帮助发展中国家、帮助弱势群体、保护环境等等。”郝睿强一走上讲台,就开始阐述他对“最受尊敬”荣誉的理解。
这家在电子工程和其他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全球性公司,与中国市场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872年。自今年向中国供应第一台指针式电报以来,西门子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见证了中国翻天覆地的改革开放,并试图深度参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如今,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有超过4万名本地员工,其中相当一部分从事研发工作。郝睿强认为,人是公司的灵魂,他们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公司需要不断开发和培养本地人才。在人才战略的背后,西门子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将技术、业务乃至社会责任向中国转化,从而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
经济观察报:我们都知道西门子在130多年前就进入了中国。如何看待西门子在中国这么长的发展经历后取得的成绩?
郝睿强:西门子已经在全世界成功运作了160年。这么长时间,成功了。没有一家公司能比得上西门子。不仅在中国,在全球其他99个国家,我们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西门子进入中国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在西门子中国,超过99%的员工来自中国。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更好的回馈社会的方式。同时通过全国63个办公区域的庞大网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相应的营销。目前西门子在中国的订单总额为610亿元,增速非常高。我希望它将来会成长得更快。
经济观察报:在融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西门子在业务、产品和社会责任方面有哪些变化?
郝睿强:也许在很多人眼里,西门子是一家制造冰箱等白色家电的公司。事实上,除此之外,我们还做许多其他业务。
西门子的业务发展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一个是行业,主要包括自动化行业或者建筑,还有一些钢厂,照明科技等等。新落成的北京3号航站楼的行李处理系统采用了西门子的系统。这项技术使我今天早上从德国经过这个航站楼时,能够很快拿到我的行李箱。在交通设施方面,我们都知道京津快速铁路很快就要开工了,它用的是我们的技术。在此之前,上海的磁悬浮铁路也采用了西门子的技术。
第二,能源,比如环保技术,现在我们R&D投资的一半是用来收购一些环保技术优秀的公司。与中国密切相关的能源效率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烧煤发电。最大的挑战在于能源效率,比如你烧一吨煤能得到多少瓦电,你发一瓦电需要多少煤等等。我们的汽轮机是燃气驱动的,利用率可以达到60%,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我知道现在国内也有一些其他的燃机,比例大概在40%左右,比我们的低很多。因此,如果我们加强这种新技术的研发,我们可以将更多的气体转化为电力,同时释放更少的二氧化碳,使其更加环保。
第三是医疗。在国内,我们已经进行了两年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利用一些IT技术服务于医疗行业。我们有自己的家庭医疗服务移动网络。最近,西门子向中国的艾滋病医疗援助捐赠了1000万元人民币。我们想把更多医学领域的成果用于社会公益,这也是一个企业的责任。
经济观察报:在与您的交谈中,我能深刻感受到坚持与创新并重是西门子(中国)成功的秘诀。很多尖端行业的企业都握着创新的利剑。西门子之剑如何突破壁垒?
郝睿强:在中国、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发展中,我们都需要创新。创新这个词背后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内涵,如何创新是非常困难的。西门子一直认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与企业社会责任共存,这为我们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赢得了社会的尊重。我们有一个创新的例子,这与社会责任密切相关。西门子两年前在北京开始了一项工作,就是把中国的中医和西医结合起来。我们知道中医和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西医更多的是消除表象,而中医要找到病根在哪里,才能根治。通过两年的研究,逐渐认识到中西医结合更能造福社会。
经济观察报:之前西门子中国在节能环保相关的技术创新上投入了50亿,这是一大笔钱。西门子如何衡量这么大的投资以及未来的投资收益?
郝睿强:我们肯定会衡量和评估未来的回报。环保技术和一些节约成本的技术会带来更多的商机。环境保护及其技术创新是人类需要持续关注的热点。基于此,它们也将是值得我们长期投资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