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床行业从2002年开始逐步复苏,2004年后开始加速增长。目前,中国在机床消费、进口、生产和出口方面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在2006年机床消费和生产排名前十的国家中,中国以22%和37%的增长率位居第一。然而,到2006年底,我国国产机床自给率仅为44.8%,数控机床自给率仅为1/3左右。所以未来机床行业逐步替代进口还需要很长时间。唐世贤表示,目前我国已经确立了以数控机床为主要战略产业的装备工业地位,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加强引导,鼓励采购国产重大装备。未来世界机床制造业将逐步向亚洲国家转移,中国机床工业将经历“功能部件替代进口-出口-国产化”的演变过程。中国机床行业将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
据了解,华东数控目前是一家中型机床企业,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未来大中型机床企业将以专业化发展为主导方向,在部分子行业形成技术、品牌、规模优势。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走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始终把高新技术的研发作为企业保持高速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不断加大软硬件投入,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通过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引进消化等方式。,我们拥有多项专利和专有技术,分别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目前,华东数控是少数几家拥有先进龙门磨床和铣床设计和生产能力的企业。凭借这一技术组合优势,2006年2月,公司中标铁道部中铁六局京沪高速铁路(京津城际示范段)项目,成功签约一台BZM-650型轨道板专用数控磨床。Bo格式轨道枕成型的BZM-650数控磨床中标,实现了数控14轴、任意四轴联动、铣磨复合、非接触式自动线测量等先进技术。这是中国第一台也是世界第二台此类机床,打破了制造强国德国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
公司董秘王明山表示,公司以每股9.80元的发行价公开发行3000万股a股,共募集资金2.448亿元,主要用于数控龙门机床技术改造项目、数控外圆磨床生产项目和数控轧辊磨床生产项目。华东数控数控龙门机床技术成熟,结构齐全,享有良好的市场声誉。目前产能饱和,产品供不应求。数控外圆磨床生产项目主要针对高档汽车精密轴类零件的加工;数控轧辊磨床主要用于轧钢、造纸、纺织、印染、塑料、橡胶等行业的轧制。公司的产品设计已经与国际接轨,国内生产使得价格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
威盛和英伟达两大巨头纷纷进军CPU芯片市场,瞄准低功耗CPU市场,矛头直指英特尔即将推出的Atom处理器。
根据两大厂商的公开数据,威盛最新的“玲珑”处理器采用X86架构,与Intel、AMD的架构相同。采用65nm制程工艺,同等功耗下性能是VIA C7-M的2-4倍,由于玲珑的设计功耗相对较低,其目标市场是超低价便携笔记本市场。
由于凌龙兼容之前威盛发布的C7,PC厂商可以将之前的产品平滑过渡到凌龙。比如惠普上个月发布的超便携笔记本“Mini”(国外型号2133)就采用了C7-M处理器,所以未来可以升级到性能更强大的凌龙。在采购PC厂商方面,“玲珑”,除了前面提到的惠普,清华同方等厂商也会加入进来。
在英伟达公布的计划中,英伟达推出的产品并不直接针对英特尔现在主要控制的台式机、服务器和笔记本市场,而是针对MID(移动互联网设备)等新兴但有潜力的手机和便携式数码设备。竞争对手也是英特尔的凌动处理器。
据英伟达介绍,这两款CPU的视频能力非常强大,其中TegraAPX2500可以支持720P高清视频解码,CSX600/650可以满足24帧速度播放1080p视频的需求,是英伟达用来对抗英特尔同类产品的核心武器。
这一次,两大芯片厂商瞄准的是低功耗CPU市场。分析认为,这是因为低功耗CPU市场仍是一块未被充分开发的“绿洲”。相对于成熟的PC芯片市场,处于市场发展期的低价笔记本市场和MID设备市场在技术和规模效应上不会落后英特尔太多。
从去年开始,华硕的轻薄低价笔记本电脑大获成功,使得业界掀起了超低价便携笔记本的热潮,这给低功耗处理器带来了机会,可能英特尔和威盛都受益,而MID设备市场给英伟达带来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