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七五引进消化吸收、八五攻关和九五产业化,我国数控系统的开发和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本掌握了关键技术,建立了数控开发生产基地,培养了一批数控人才,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数控产业,也带动了机电控制和传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同时,多年来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型数控系统,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并逐渐得到用户的认可。
国外数控系统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是:新一代数控系统正在向PC化和开放式体系结构发展;推动设备向交流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增强通信功能,向网络化发展;数控系统正朝着控制性能的智能化方向发展。
21世纪,人类社会将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科技和生产发展的资本和动力。作为机器制造业、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装备部门,其战略重要性和重要性无疑会更加突出。
近年来,我国数控机床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1年,中国机床工业产值已进入世界第五位,机床消费已上升到世界第三位,达到47.39亿美元,仅次于53.67亿美元。2002年产值达260亿元,居世界第四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床数控化率不高,目前生产产值数控化率不足30%。消费的数控率不到50%,而发达国家是70%。由于国产数控机床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高档数控机床及配套零部件只能进口,使得我国机床进口量逐年增加。2001年,进口机床跃居世界第二位,达到24.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3%。
智能化、开放性、网络化和信息化已成为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向高速、高效、高精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向模块化、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和集成化发展;向基于PC和开放的方向发展;新一代数控加工技术和设备出现,加工向虚拟制造方向发展。随着信息技术(IT)与机床的结合,将会开发出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机床;纳米技术会形成新的发展趋势,会有新的突破;节能机床将加速发展,占领广阔市场。
阀门是石油、化工、电站、长输管道、造船、核工业、各种低温工程、航空航天和海上采油等国民经济部门不可缺少的流体控制设备。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现有各种规模的阀门企业6000多家,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一,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有900家。从产品情况看,我国阀门行业已经能够生产十几种产品,如闸阀、截止阀、球阀、蝶阀、安全阀、止回阀、节流阀、旋塞阀、泄压阀、隔膜阀、疏水阀、紧急切断阀等。最高使用温度570℃,最低-196℃,最高压力600MPa,最大直径5350mm
此外,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阀门市场年营业额高达500亿元,其中100多亿元被国外阀门企业占据。虽然我国阀门行业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低水平重复建设,阀门企业的主导产品仍然是低端大众产品。
此外,目前我国企业生产的各类阀门普遍存在外漏、内漏、外观质量低、使用寿命短、操作不灵活、阀门的电气和气动装置不可靠等缺点。有些产品只相当于80年代初的国际水平。但是,高温高压和关键设备中需要的一些阀门仍然依赖进口。此外,与国外相比,我国阀门行业在产业结构、阀门行业产业链、专业程度等方面差距较大。
据业内专家分析,国内阀门产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快速扩张后,原有的国有阀门企业纷纷关停并转,民营企业发展迅速。而民营企业起点低,技术力量弱,设备简单。他们的产品大部分是仿制生产,尤其是给排水低压阀门,存在的问题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