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由来已久。本来这个问题已经出现在广东、深圳等沿海发达地区,现在也出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浙江、江苏、上海。从笔者所知,最近江浙等地区泵阀行业出现了新的“用工荒”。尤其是新年刚过,很多企业都找不到合适的员工,尤其是我们这个行业熟练的机床操作工,几乎有很多空缺。有的企业想找几十个,找到一半就不错了。有的只能找到三分之一。技术人员更是难找,这也让企业感到头疼。企业内部生产销售都很忙,但是经营者找不到,只能等着慢慢找。这有很多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去年冬天和今年春天物价快速上涨造成的。同时,与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相关,物价上涨较快,但员工工资并没有相应上涨。比如以前经济欠发达的苏北、成都、安微等地也提高了劳动报酬,很多都是在本地就业,但是海外就业的收入并不理想。
例如,在苏州,普通员工的工资约为1000-1200元,但自从物价消费水平上涨后,房租等许多日常支出都翻了一番。本来100-200元就能租到,现在300-400元还是租不到。除去房租、水电费、伙食费等费用,所剩无几,原本1000块钱的工资还能应付,现在却难以生存。那么,一些企业的员工人力成本也提高了。虽然很多企业承诺新的一年提高工资水平,缴纳“三金”,享受年休假制度,但是一些熟练或技术熟练的操作工还是挑三拣四,达不到他的工资标准,他还是不想去。并不是有些企业找到了就要把菜放到菜篮子里,才让有些企业遇到找不到操作人员或者技术人才的遗憾局面。
这次在永嘉,我听说像梁静和超大这样的骨干阀门也遇到了就业问题。新的一年,他们也想找一批管理好、生产好的员工岗位,但只找到了一些空缺。为什么找不到合适的员工?从永嘉了解到,有几个原因:主要是温州的消费水平高,很多员工一个月2000左右的收入。虽然工资不低,但也不够开销,一月辛苦也没他们多多少。再说企业也提高了工资水平,其实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在这个泵阀企业集中的地区,员工被频繁接走。有些技术熟练的员工早上走,下午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他们不愁找不到工作,但企业找不到员工。
学好技能,找到好工作,这是目前就业的新趋势。学点技能,掌握好技能,再去找工作,因为没有技能就没找到好工作。没有技能,只能干最累的活。学习一些技能不仅对找工作有好处,对工资也有好处。月薪1200元降低了,在厂里学了技术以后找工作会轻松很多。
工资不能低,社保也要买。目前很多农民工外出打工已经快10年了。之前,他们从来不在乎单位有没有买社保。他说他不会在一个城市长期生活,买社保也没用。他最关心的是他的工资。但是有些员工生病了,会花一些钱在医药费上。现在员工,我才知道买社保,医药费可以报销很多。很多员工说城里人也在工作就有社保。为什么公司不愿意给我们员工买社保?
有些老板一直对就业问题漠不关心,以为有钱就可以用人。然而,近期情况并非如此,他们不得不挑挑拣拣。
最近笔者也去苏州的人才劳务市场走了一趟,发现了不少例子。我还了解到,苏州的最低工资已经到了850元,这意味着苏州企业的人力成本提高了。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对员工的提升并不到位,克扣员工收入,工作时间长,经常加班,福利待遇差。难怪很多企业找不到人。这种“工人挑老板”的现象近年来在珠三角频频出现。一些企业主开始抱怨现在的农民工不如以前勤劳了。
目前劳动力市场呈现“哑铃型”用工荒:即两端需求量大,中间基本饱和。一方面,缺乏有一定经验的高级技术工人,很多企业即使开出更高的工资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另一方面,对大量手工操作和重体力劳动的工作也有很大的需求。体力劳动者短缺与当地薪资状况和外省劳力需求增加密切相关,而技术工人短缺则是产业结构升级和传统产业转移的结果。
笔者认为,中国第二代农民工正在形成并走上经济舞台。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提高了人口素质。与第一代农民工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有工作就玩”不同,第二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我价值认同意识不断加强。一些企业的侵权不再像父辈那样俯首帖耳、逆来顺受。
目前在泵阀行业集中的温州、上海、江苏等地,大量农民工年龄在18-28岁之间,普遍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这是第二代农民工。他们找工作有三个明显的特点:敢挑三拣四;敢于频繁跳槽;敢于向企业主“挑战”待遇。这就形成了“工人挑老板”的新现象——第二代农民工走上经济舞台。
一方面,最近的“用工荒”问题给企业敲响了警钟。把员工工资压得太低,或者剥削员工的报酬,已经行不通了。靠廉价劳动力,企业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在苏州听过一个例子,一家阀门公司的员工,从事技术工作,一个月工资1200元。但当物价快速上涨时,他觉得自己的收入入不敷出,多次建议公司涨工资。但是公司长期不理,他只好辞职另谋高就。这时公司才如梦初醒,主动提出把工资提高到1800元留住他。他说你最多退出。其实只要当初增资满足了,就不存在离开就留下的问题。
本来企业就是以雇佣来选择员工的。现在,这是一个员工必须持批评态度的企业。好的员工或者技术好的员工最低工资在2-3000元,基本可以在企业稳定工作。恐怕很难找到低于这个标准的员工。其实“用工荒”不是农民工不够企业招,而是懂一定技能的员工不好招。以前泵阀行业很多制造企业不给员工办养老保险,也不签合同,工资几年不涨,挫伤了工作积极性。现在江浙等地区普遍根据物价上涨情况提高了工资。其实现在员工的工作成本提高了,原来的房租翻了一倍,增加工资是必然的。
事实上,“用工荒”已经出现好几年了。为什么一直没有解决?永嘉泵阀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的董在谈企业用工荒问题。他认为人工成本不能再降了。过分追求低成本的劳动力往往导致劳动力的低质量,低质量的劳动力永远无法创造企业的竞争力。企业靠廉价的劳动力成本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董主任说:成都、等内陆地区农民工工资涨了,农民工肯定愿意就近打工。企业通过低成本发展不可持续,企业也无法通过压缩农民工工资成本赚取更多剩余价值。虽然今年沿海企业普遍提高了农民工工资,但也承诺给他们买社保,给他们休假的权利。这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劳动合同法》实施的影响,是为了弥补过去欠农民工的“账”。但这只是一厢情愿,很多员工并不买账。
据我所知,我们这个行业有一线操作人员“工资低,加班多,工作枯燥,提升空间小”,很多人认为他们“没前途”。他们大多把“有前途”作为选择工作的重要条件,渴望在城市中获得和同龄人一样的就业机会。的确,现在有些员工比较挑剔,也应该和城市员工或者企业正式员工享受同等待遇,这样生活才有保障。这并不是某些企业说的:今天不努力,明天就想办法找工作,员工也有平等的保护权利。作为企业领导,你要善待员工,不仅要保证他们一定的收入,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的工作环境。然而,有些员工很努力,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他们任意克扣员工工资,挫伤员工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