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低功耗三极管的检测
已知型号和引脚排列的三极管,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判断。
(a)测量电极之间的电阻。将万用表放在R×100或R×1K位置,按照红黑探针的六种不同连接进行测试。其中发射极结和集电极结的正向电阻值比较低,其他四种连接测得的电阻值都很高,大约几百千欧到无穷大。但无论是低阻还是高阻,硅三极管的极间电阻都比锗三极管大得多。
(b)三极管的穿透电流ICEO值约等于电子管的倍数β与集电极结反向电流ICBO的乘积。ICBO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加,ICBO的增加必然导致ICEO的增加。ICEO的增加将直接影响管道的稳定性,因此应尽可能使用小ICEO管。
用万用表电阻档直接测量三极管E-C极间的电阻,可以间接估算ICEO的大小。具体方法如下:
万用表的量程一般为R×100或R×1K。对于PNP管,黑色仪表管连接到E极,红色探针连接到C极。对于NPN三极管,黑色探针接C极,红色探针接E极。所需的阻力越大越好。E和C之间的阻力越大,管道的ICEO越小;相反,被测电阻越小,被测管的ICEO越大。一般来说,中小功率硅管和锗低频管的电阻值应该分别是几百千欧、几十千欧和十几千欧。如果测试时电阻值很小或万用表指针来回晃动,说明ICEO很大,灯管性能不稳定。
(c)测量放大率(β)。现在有些型号的万用表有测量三极管hFE的刻度线和测试插口,可以很方便的测量三极管的放大倍数。将万用表功能开关转到?挡,将量程开关拨到ADJ位置,将红黑探针短接,调节调零旋钮使万用表指针指示为零,然后将量程开关拨到hFE位置,将两个短接的探针分开,将被测三极管插入测试插座,这样就可以从hFE刻度线上读出电子管的放大倍数。
另外,对于该类型的中、小功率三极管,厂家直接在管壳顶部标注不同颜色的点,以表示该管的放大倍数β值。颜色与β值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但需要注意的是,各个厂家使用的色标不一定相同。
b检测鉴别电极
(一)确定基数。用万用表R×100或R×1k测量三极管三个电极中每两个之间的正负电阻值。当第一个探针连接到一个电极,第二个探针连续接触另外两个电极以测量低电阻时,连接到第一个探针的电极是基极B..这时要注意万用表表笔的极性,如果红色表笔接在b基上,黑色表笔分别接在另外两极时,测得的电阻值都很小,可以判断被测三极管是PNP型管;如果黑色探针接在基极B上,红色探针分别接触另两极,测得的电阻很小,那么待测三极管是NPN型管。
(B)确定集电极C和发射极e(以PNP为例)当万用表放在R×100或R×1K档,红色表笔在底座B,黑色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个针脚,测得的两个电阻值会有大有小。在小电阻的测量中,黑色探针的连接针是集电极;在大电阻测量中,黑色探针的连接引脚是发射极。
区分高频管和低频管
高频管截止频率大于3MHz,低频管截止频率小于3MHz。通常,两者不可互换。
d路电压检测判断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小功率三极管大多直接焊接在印刷电路板上。由于元器件安装密度大,拆卸起来比较麻烦。所以在测试时,往往用万用表DC电压块测量被测三极管各管脚的电压值,从而推断其工作是否正常,进而判断其好坏。
大功率晶体管2的检测
用万用表检测中、小功率三极管极性、管型、性能的各种方法,基本上都适用于大功率三极管的检测。但由于大功率三极管工作电流大,其PN结面积也大。PN结越大,反向饱和电流越高。因此,如果用万用表的R×1k块测量中、小功率三极管的极间电阻,测得的电阻值会很小,像极间短路,所以通常用R×10或R×1块来检测大功率三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