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能效概念模糊,作为主要节能标志的电器被市场忽视。节能降耗是全社会的目标。如果普通百姓想主动参与,政府应该建立权威统一的能效检测标准,而不是厂家随意标注产品。如果标注的能效不注水,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入节能大军。
“老板,给我拿个10瓦的节能灯。”7月11日,在太原市并州路某电器五金商店,市民张先生点名要求购买节能灯。“我们家的节能灯已经用了好几年了。虽然价格贵很多,但10瓦的亮度几乎和40瓦的老灯泡一样。”五金店老板也告诉记者,现在买白炽灯泡的人已经很少了。“节能灯虽然贵,但节能耐用,买的人多。”
这样的小型节能产品受到了百姓的欢迎,但空调、冰箱等大型节能家电的市场反应却不尽如人意。在太原解放南路的一家电器商场,记者看到很多品牌都推出了节能电器,但销售情况并不乐观。在某品牌的冰箱区,销售人员极力推荐一款号称采用新技术的节能保鲜冰箱。"这台冰箱的耗电量比普通冰箱低得多."但这款售价8000多元的,还是让消费者犹豫再三。在另一个品牌专柜,同样功率的空调更节能,大概比普通价格高1000元左右。这种价格差异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据促销员介绍,节能空调的月销量还不到总量的三分之一。
“最后如果节不节能,能省多少就看销售人员的介绍了。其实你看不到。买的时候还不如少花点钱。”刘女士的话道出了普通消费者的心声。在同样的功能下,节能家电高昂的价格制造的门槛将很多消费者挡在门外,却没有明显的节能、能效标识。仅仅靠模糊的节能宣传肯定是无法说服消费者的。
柳巷一家大型电器商场的刘经理告诉记者,大型节能电器存在价格高、节能概念模糊的问题。而且不排除有些厂家生产的节能家电其实“不节能”,导致民众认可度不高。“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所有厂商都应该加强R&D的投资和生产规模,以降低节能家电的价格;另一方面,国家相关部门应建立检测标准,对节能家电进行分类鉴定,并张贴具体的能效标识。
尽管宏观经济层面各种不利消息不断,欧美经济衰退导致需求下降,西门子对中国市场的热情依旧,甚至比以前更加积极。几天前,自动化和驱动集团作为其主要盈利部分,召开了一次史无前例的客户和代理商峰会,有800人参加。此前,这种规模的峰会只在美国和欧洲举行过几次。
“如何应对新挑战”成为本次“2008西门子自动化峰会”的核心议题。与之相伴的是节能减排、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数字化工厂等诸多亟待解决的话题,这也与我国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的历史命题不谋而合。
据预测,2008年中国工业部门的增长率将达到15%。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和工业化,制造业和相关产业面临巨大挑战??人们需要更多的低能耗的清洁环保产品,以及最小的环境和资源成本,这也是对传统工业化完全不同的理解。
作为全球工业巨头,西门子理解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也理解很多地方大型国企。而对于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的产业升级,制造业如何突出重围,则有更深入的研究。西门子中国执行副总裁何伟科表示,中国制造正在面临的问题是产品多样性和客户需求多样性的挑战;基于严格标准和质量前提的快速反应能力的挑战;以及能源和原材料日益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挑战;日益严格的安全、环保要求和可持续发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加入WTO后,国内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等等。
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工业化参与者拿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何伟科从西门子的角度给出了他的解决方案:利用工业自动化技术,打造现代化的“数字化工厂”;节能降耗,提高生产率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生产线、质量管理和服务管理方面采用国际标准;自主创新,加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可能听起来很枯燥,但是到了企业运营的时候,可能就变得清晰生动了。比如节能,西门子节能中心的展讲述了一系列西门子节能中心帮助中国企业节能减排的生动案例。他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将会更大,能源正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西门子在中国设立了节能中心,作为对内对外的接口。其目的是整合各事业群的节能产品和技术,并推向市场。在谈到建筑节能时,詹说,全球大约40%的能源成本发生在建筑上。西门子通过改善隔热和照明,采用更先进的暖通系统和楼宇自动化系统,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更显著的成效。西门子在北京和上海的总部大楼都采用了环保设计,比国内同等规模的普通办公楼节能近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