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技术是应交流电机无级调速的需要而诞生

   2022-10-25 工业品商城124
核心提示:50年代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推出了功率半导体元件可控硅,为变频技术提供了划时代的基础硬件。20世纪70年代,由于DC电机调速的局限性,交流电机越来越普及。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技术也在日益发展和完善。1971年,美国和德国提出矢量控制技术,使变频器的交流调速性能可与DC调速相媲美。1973年,美国提出了一门新的技术学科

50年代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推出了功率半导体元件可控硅,为变频技术提供了划时代的基础硬件。20世纪70年代,由于DC电机调速的局限性,交流电机越来越普及。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技术也在日益发展和完善。1971年,美国和德国提出矢量控制技术,使变频器的交流调速性能可与DC调速相媲美。1973年,美国提出了一门新的技术学科——电力电子技术,其最大的应用领域是调速传动。1979年,日本矢量控制的变频调速系统开始投入实际应用,技术达到新的水平。80年代,由于功率半导体开关器件和微电子技术的进步,变频器的性能和可靠性提高,生产成本下降,应用开始普及。

近几十年来,电力电子器件从最初的SCR(晶闸管)、GTO(门极可关断晶闸管)发展到BJT(双极型功率晶体管)、MOSFET(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SIT(静电感应晶体管)、SITH(静电感应晶闸管)、MGT(MOS控制晶体管)、MCT(MOS控制晶闸管)。随着当今IGB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和HVIGBT(高压绝缘栅双极晶闸管)的发展,器件的更新促进了变频器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步入20世纪80年代,全球变频器技术日新月异,成熟的变频器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逆变器产品提供了越来越大的市场空间。然而,如今国内的变频器市场可以说是被外国人主导,日系和欧美分享了80%的市场份额。但近年来台湾省变频品牌有一些强势表现,国产品牌仍处于弱势。

国内变频一度落后国外“10-15年”。近年来发展迅速,不仅技术上有了很大突破,国内很多变频的发展也与国际接轨,具备了相当的企业竞争力。凭借价格优势,维通、亿能、安邦信、广智电气等国产变频器厂商开始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但不可否认的是,真正决定国产变频器竞争力的核心因素是技术水平。

而品种和规格往往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技术实力。纵观目前市场上的主流变频器,欧美品牌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实现很宽的功率范围,而中国的变频器配套产业实力相对较弱。国产品牌在技术、制造、工业设计等方面与国外品牌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外品牌在国内变频市场的份额在80%左右。本土逆变器企业主要生产V/F控制产品。对于矢量变频器这类性能优越、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国内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开发出成熟的产品。虽然一些优秀的国产品牌,如深圳英威腾、成都希望蓝森等也推出了类似的高档变频产品,但与国际巨头相比,其产品的种类和规格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充实。

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也导致台资和外资企业的参与,如西门子、三菱、ABB和台湾省蒲川。到目前为止,大约有40个外国品牌活跃在中国市场。同时涌现出近百个国产品牌,这些逆变器的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江苏等沿海开放省市。目前,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牌,如深圳英威腾、成都希望蓝森、烟台汇丰等企业,2006年销售额均超过1亿元。深圳英威腾、成都希望蓝森都推出了矢量产品。其中,深圳英威腾不仅拥有丰富的低压矢量产品功率规格,还拥有成熟的中压矢量产品,全面的产品线正逐渐向国际顶级品牌靠拢,满足未来各领域的发展需求。

变频器是一种电能控制装置,它利用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开关作用将工频电能转换成另一种频率。通常,变频器用于操作。随着电机的加速,频率和电压也相应提高,启动电流被限制在额定电流的150%以下(125%~200%视型号而定)。电源直接启动时,启动电流是6~7倍,所以会产生机械和电气冲击。通过变频器传动可以平稳启动(启动时间变长)。起动电流为额定电流的1.2~1.5倍,起动转矩为额定转矩的70% ~ 120%;对于具有自动增强转矩功能的变频器,启动转矩大于100%,可以带满负荷启动。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