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行业现状简述

   2022-10-25 工业品商城113
核心提示:虽然目前还没有标准化的消费者调查,但是基于正在销售智能产品的终端用户的信息,以及一定程度的合理推测,我们可以从营销的角度得到以下启示。虽然我们目前没有关于消费者决策层的知识结构、年龄、个人喜好等方面的准确数据,但是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在新楼盘开盘销售之前,谁也不知道最终的消费者(也就是住户)是谁。但

虽然目前还没有标准化的消费者调查,但是基于正在销售智能产品的终端用户的信息,以及一定程度的合理推测,我们可以从营销的角度得到以下启示。

虽然我们目前没有关于消费者决策层的知识结构、年龄、个人喜好等方面的准确数据,但是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在新楼盘开盘销售之前,谁也不知道最终的消费者(也就是住户)是谁。但从智能产品的销售环节来看,绝大多数都是房地产开发商作为购买决策者。就目前的国情而言,买得起房子的人可以简单地把我们的消费者认定为“有钱人”。

根据对产品消费者的识别,我们可以知道,虽然房地产开发商在购买智能化产品的全过程中非常重视功能性利益、情感性利益和购物体验,但这种消费行为是典型的“扩大消费”行为,而作为决策者的最终用户并不是真正的最终用户,购买决策中必然存在非理性因素。除此之外,由于智能建筑行业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几年,目前绝大多数的购买决策者对产品的认知度都很低,导致开发商作为购买决策者,为那些不该做的“有钱人”做了太多。

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对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的相关规范和要求并不太了解,甚至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工作,很容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不恰当的购买决策。目前大多数开发商主要是根据自己开发的楼盘的档次来确定智能化的投入,往往希望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来建设最好的智能化系统。但建成后就成了摆设,应用情况不尽如人意,意味着走了一条错误的线。

开发商被动接受来自工程承包商或各种关系厂家的“忽悠”,想制造所谓的智能来提升楼盘销售的亮点。其实结果就是他们往往付出了很多钱却只能给业主提供几乎没有选择的服务。尤其是这些所谓的亮点对房地产销售的过度正面影响是人为捏造的,这一点被楼市现状充分证实。无论什么时候,智能都不能成为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只是厂商骗开发商,开发商骗业主的商业游戏。重点是:智能化产品如果不能最终得到业主的认可,最终对大家都是不利的。所以,让业主自己决定购买家居智能化产品。至少,业主应该有权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产品的型号、款式和价格。

目前,虽然国家对从事智能建筑行业的企业有相关资质要求,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大大小小的工程公司,借用别人的资质来承接弱电工程,甚至有的开发商根本就不要求承包商的资质,单纯的看谁的价格最低来做施工。这使得很多低价承包商在设备采购中通过各种方法追求利润最大化,把产品质量和施工质量放在第二位。事实上现在仍然如此。需要注意的是,在住宅小区的智能化系统设备中,楼宇对讲产品和智能家居产品约占总投资的40%-60%。

建筑智能化系统从产品上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公共设备,二是室内设备。公共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基本是物业部门的责任,所以在投资需求上应该是开发商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建设,而室内设备主要是业主使用,所以这部分设备的投资需求可以由业主自己决定。目前绝大多数开发商在房屋竣工交付给业主时,已经为业主购置了室内设备。除了精装修的房子,绝大多数业主拿到钥匙后都不能马上入住,也就意味着这些室内设备会长期闲置。但这种智能产品本身并不像房子一样有保值或升值的可能,只会被损坏和贬值,所以没有必要过早购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更何况家庭的需求是差异化的,不可能每家每户都喜欢同类型的产品。在这一点上,其实开发者不必“去下一代”。

开发商在工程竣工后两三年内交给物业部门管理。但是当初智能系统设备的采购和以后系统的维护使用注定是脱节的。原来的工程施工方、设备提供方只对开发商或总包负责,涉及的钱也是跟开发商或总包结算。物业管理部门从源头上失去了对智能系统设备维护的良好售后支持。这种现象是由开发商直接带到地产界的。由于这是目前的行业现状,物业部门没有资格与开发商进行平等对话,所以它只能吃哑巴亏。

由于开发商之前已经购买了室内设备,而业内的一贯做法是工程承包商或设备提供商只提供两到三年的保修期,这往往导致业主开始安装室内设备时产品保修期就结束了,售后服务无法保证,导致业主直接投诉。这个时候开发商早就不管了,只能由物业来面对

工程建设合同是工程承包人与发包人之间的关系。虽然在具体条款上会有明确的限制,包括质量保证金等。,如果出现系统设备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这就不再是单纯依靠质量保证金就能解决的问题了。甚至有些工程承包商根本不打算把钱要回来,只能牺牲物业和业主的利益,因为物业部门更多的是负责后期的设备使用管理,和工程承包商的责权利关系无法理顺。

由于各种可能的原因,开发商在智能系统的建设上往往会进行非理性的投资,尤其是在无法了解业主实际需求的情况下,购买室内设备。更重要的是,由于这种室内设备的非通用性,业主很难自主选择和更换。开发商肯定早就把这个部门的投入成本换算成业主的购买成本了,业主买的也不是这种设备。一方面,开发商为了更好的卖房子,把这种设备送人。

物业公司负责设备的售后使用和维护,不参与设备采购,对业主的投诉难以解决。就算能协调工程师或厂家解决问题,也只有车主自己再买单。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