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作为高科技产品,对其核心技术的要求很高。目前,国内市场上大量的汽车电子产品,尤其是汽车电子产品的质量令人担忧。一方面,核心技术不掌握;另一方面,市场不成熟,也反映了行业发展的隐患。
近年来,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据赛迪顾问统计,从2001年到2005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年均增长率达到42.6%,2005年销售额达到624.3亿元。推动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增长的原因有三:一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二是国内汽车产品升级步伐加快;第三,消费需求不断向汽车电子产品倾斜。
从中国汽车工业来看,2001年至2005年,地方企业汽车产量平均每年增长27%。2005年产量超过600万辆,其中轿车和卡车对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最大,当年产量分别达到290多万辆和190万辆。与此同时,国外厂商在中国投资建厂,从技术、硬件、产能等方面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专车产业提供了保障。目前,汽车产品在中国已经普及并打破了价格壁垒,这使得中国的汽车消费快速增长。轿车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支柱产品。2001年,汽车仅占中国汽车总产量的30%,但在2005年,这一比例上升至48%。汽车生产和消费的快速增长直接导致了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快速发展。
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发展呈现出四个显著特点。
第一,传统的汽车电子产品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普及率,主要是指与汽车安全稳定性核心性能相关的产品,如EMS、ABS、汽车音响、汽车仪表等。除了消费量大,这些产品的更新换代也对扩大市场规模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次,新兴的车载电子产品也开始普及。汽车的动力性能、稳定性、安全性达到一定水平后,汽车的舒适性、娱乐性必将成为汽车消费的热点。
三是汽车产品更新换代步伐加快。随着汽车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EMS产品的更新换代也在继续。在车载信息娱乐领域,2005年,在中国生产的所有汽车中,先进音响系统的前置比例达到60%,许多中高档汽车都配备了多碟CD。
第四,汽车电子产品在汽车整体成本中的比重不断提高。顾问CCID认为,近年来,汽车电子在汽车总成本中的比重已经从2002年的7%上升到2005年的10%,而这一比重在汽车中更高。
就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产品应用结构而言,2005年的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动力控制系统、底盘控制与安全系统、车身电子、防盗系统的产品均为世界第一,市场份额超过25%。车载娱乐产品在汽车电子市场的地位不断提升,市场份额达到16.5%。
在各类细分电子产品中,渗透率较高的传统汽车电子产品市场份额仍占据较大优势,其中EMS以182亿元占据29%的市场份额。
ABS、汽车音响、安全气囊、仪器仪表市场份额排名2-5位。这五种类型的产品总共占有70%以上的市场份额。就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品牌分布而言,国外品牌占据主导地位。2005年,博士、电光、德尔福、西门子、伟世通占据了市场份额的前五名,只有中国本土厂商航盛能够进入前十。
动力控制系统市场逐渐进入稳定发展期。2005年,动力控制系统实现市场销售额186亿元,同比增长30.7%。作为汽车的核心产品,EMS达到了很高的普及率。底盘控制产品也呈现出明显的升级趋势,主要包括ABS、安全气囊等产品。这些产品对汽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这些产品的受欢迎程度越来越高。除了渗透率的提升,产品升级也是市场规模提升的主要原因。以ABS产品为例。目前除了简单的防抱死功能,还配备了新的功能,如AIS、EBS等。
2005年,车身产品销售额达到170亿元。车身电子主要用于提高汽车本身的舒适性,这也是消费者渴望的需求,所以产品的普及速度非常快。同时,国产汽车车身的电控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在四大类汽车电子产品中,汽车电子产品成为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一大亮点。从2001年到2005年,中国汽车电子产品销量保持了55%的高速增长,2005年市场销售额达到103亿元。在这个市场上,汽车音响等传统电子产品已经进入产品更新换代阶段,车载CD正逐渐取代传统音响产品。CD在汽车中的普及率已经达到30%以上,车载CD、车载GPS、TPMS等新兴汽车电子产品市场的潜力正在逐步释放,这也为本土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从汽车音响市场来看,作为最受欢迎的汽车娱乐产品,2005年中国汽车音响市场需求达到612万台,市场销售额为57.4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23.1%和32.8%。2005年,在汽车产品中,CD音响前置比例达到60%,多CD比例明显增加。另外,汽车音响零售市场的产品档次和价格都比较高。
GPS是广受青睐的车载电子产品之一。我们将车载GPS分为三类,包括基础GPS、静态导航GPS和实时通信GPS。2005年,车载GPS市场需求达到54.1万台,销售额超过20亿元。从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基础和实时通信GPS的需求量比较大。公交和物流是目前GPS最大的应用市场,而便携式静态导航GPS在国内刚刚兴起,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车载电视还是主要用在公交车辆上。2005年,中国车载电视市场延续了2004年的快速发展态势,销量突破10万台,达到2.31亿元,比2004年增长50%。但除了公交车辆,车载电视在国内汽车产品中的普及率还很低,只有少数高档车才会配备车载电视。近年来,中国车载电视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媒体商业模式的变化推动的。公交车上安装车载电视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商业广告,这种商业模式也有利于车载电视市场。
2006年,在国内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但专家认为,这种繁荣背后隐藏的是国内汽车电子企业核心技术的缺失。
日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电子技术分会理事长陈光谦在谈到这一问题时对记者表示,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是为了长期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国内企业只有具备自主开发创新能力,才能拥有市场主导权。
汽车的核心技术主要是控制系统。清华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的汽车电子专家连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内核心汽车电子研发仍然薄弱。据了解,一些研究所在大型驾驶模拟器、ABS、EPS、VDC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进展。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专为客车开发的RSI系列CAN总线电子控制模块,包括仪表总成电子控制单元、灯组控制模块、组合驱动模块等。,已成功应用于某企业总线的CAN总线设备。但同时,连也指出,国内汽车电子的核心技术产品在质量和可行性方面还不稳定。因为它们长期没有经过市场的检验,很难保证能和国外厂商竞争。
业内专家认为,汽车质量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国外对汽车相关零部件的研发非常谨慎。从设计方案、元器件选择到整个研发过程都有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所以研发周期比较长。中国的汽车电子仍处于起步阶段,对R&D的质量控制和汽车电子的生产缺乏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