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全球机床消费的最终用户,汽车制造业所占比重最大,2007年占42.78%。但机床消费增长最快的行业是电子/电气机械及器材加工业,2001-2010年综合年增长率接近9%。
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机床市场增长缓慢。日本继续保持最大机床生产国的地位,占全球机床产量的22%以上,其次是德国、中国和意大利。中国是最大的机床消费国,占总消费量的20%以上,其次是日本和美国。中国的强劲需求和亚洲经济体对机床的不断增加的消费,使得机床的销售量和销售额不断增加。然而,全球机床市场仍然表现出对经济状况的极度敏感性。土耳其和拉美国家(包括巴西)预计将有可观的增长,增速将高于全球机床市场的平均水平。
按发电设备口径计算,2008年1-7月,制造容量7245.6万千瓦,同比增长10.4%。分项目看,汽轮发电机组完成5509.14万千瓦,同比增长5.6%,水轮发电机组完成1387.12万千瓦,同比下降13.55%;由于2007年水电机组制造和交付量较大,同比基数大幅上升,导致增速下降;纵观近几年火电机组和水电机组制造总量的增速,未来水电机组制造的增长势头可能会好于火电机组。
输变电设备制造业继续保持全线快速增长,各子行业景气度飙升:2008年1-7月,变压器产量达到6.37亿KVA,同比增长28.7%;完成高压开关柜26.89万台,同比增长18.67%;电力电缆制造1162.53万公里,同比增长近70%。
从输变电主要产品的技术水平发展来看,国内高压开关主要厂商正在形成550KV高压开关设备(GIS)的规模生产能力。对于变压器来说,如果1000KV交流UHV电网建设放缓,厂商之间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500KV变压器的制造上,竞争将比高压开关更加激烈。
电力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低压终端,国内电缆制造商正在逐步建立高压电缆的制造能力。我们相信,生产效率高、具有区域优势、能够快速形成高压电缆产能的电力电缆制造商将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
在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的同时,国家还积极鼓励和支持关键零部件的研制和生产,以增强装备制造业的配套能力和整体水平中国液压气动密封行业协会理事长沙近日在接受《中国工业报》专访时表示,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流体传动行业(液压、液压、气动、密封行业俗称流体传动行业)作为基础行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然而,中低档产品的过度竞争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长期矛盾,亟待解决。
据统计,2007年中国液压产品产值增长28%,气动产品增长40%,密封产品增长30%。萨森认为,今年该行业的产值增长将保持在20%以上。"但是这个增长率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据沙介绍,流体传动产品有两个市场,即配套前端市场和维修后端市场。中国液密等流体传动市场巨大,约占世界市场的12.5%,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排名第四。
随着国内产业从普通装备向相关高端产品升级,以及国际装备制造业向国内转移,我国装备制造业有持续崛起的势头,液密等高技术含量的配套产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但目前国内产品只能满足中低端配套产品的需求,高端产品很难满足。因此,在进出口方面,我国的液压元件、气动元件、密封件(以下简称“液密”)等基础零部件仍然处于逆差状态,很多产品需要从国外进口。2007年,中国进口了14亿美元的液压元件,增幅约为40%。气动产品进口2.5亿美元,增幅约18%;海豹进口近4亿美元,增速也高于30%。
从流体传动产品的市场容量来看,国产产品只能满足三分之二,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需要进口来满足。进口高端产品虽然数量少,但价格昂贵。有人形容他们“我们输出血汗,却进口眼泪”。
流体传动行业作为重要的基础零部件行业,既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也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人才保障。因此,着眼于行业的未来发展,沙认为,挑战还很多,国内企业应该在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上多下功夫,向高端产品市场发展。
近年来,许多跨国公司通过合资和合作进入中国市场,导致竞争加剧。国际顶级公司大力实施并购国内龙头企业的战略,抢占并企图控制中国市场,一些地方为促进“吸引外资的成就”做出了贡献。“总之,当今中国流体传动行业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近年来,许多民间资本纷纷进入液密领域。由于技术实力不足,他们只能在中低档市场打价格战。而国有企业则“受制于诸侯经济环境”,难以实现跨地区、跨部门重组。
受国家宏观调控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近两年行业发展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以液压行业为例,由于优质钢、铜、铝、铸坯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直接导致产品成本快速上升。而部分主机厂商更愿意购买国外基础件,对国产基础件实行限价降价的采购政策。“基础零部件行业活在上下挤压,左右推动的两难境地。”
沙认为,基础零部件产业的薄弱是中国装备制造业薄弱的根源。我国机床、工程机械、冶金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客观上对液压等基础零部件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发展基础零部件产业是基础零部件产业和主机产业的共同目标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