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力表示,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是由于监管政策的放松。此外,中国在处理伙伴关系上持非常合作和开放的态度。
霍尼韦尔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其航空航天集团是全球6000多家民用、商用和区域运输客户的供应商。目前,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在中国拥有4家合资企业和1家独资企业,为中国和海外提供辅助动力装置、航空零部件和设备、航电产品、机轮刹车维修等服务,并生产发动机和环控系统部件。
2007年9月,沈大力披露,中国计划成立大飞机制造公司的消息传出后,他立即任命了一名中国区专职副总裁,负责与中国大飞机项目的合作。
迄今为止,霍尼韦尔已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支线飞机ARJ-21项目上开展合作。沈大力26日表示,目前,该公司已为中国Y12飞机(中国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轻型双发多用途运输机y-12)开发了机载电子系统。
沈大力表示,霍尼韦尔正在密切关注中国航空企业的重组,并已为与重组后的中国航空企业开展合作做好了相关准备。
关于大飞机项目,“中国的大飞机项目能不能成功,难点在于商业上的成功,而不在于制造技术。”沈大力说,目前,中国的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建造大飞机上。事实上,商业上的成功是检验项目成功的关键。因为之前其他国家也造过大型干线客机,但都落在了市场能否接受的问题上。
因此,中国的大飞机项目不仅要考虑国内市场,还要考虑国外客户能否接受,这样才能保证未来的商业成功。
沈大力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立完成大飞机项目,波音和空客也是如此。他们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好的协调,在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商业能力等方面都有全球化的合作运营体系。中国的大飞机项目也有必要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
目前中国商用飞机项目发展受限于发动机等核心技术。例如,今年3月,ARJ-21“因关键系统供应商未能按时提供试验条件而推迟首飞时间”。沈大力暗示,目前一些国家和地区出于政治等原因,确实有限制相关技术出口的条款,或者存在一些人为障碍。然而,霍尼韦尔作为一家全球跨国公司,“可以在世界其他地方开发类似的技术和产品,例如,如果在印度或其他任何地方开发或生产,就不会有技术出口的限制。”
沈大力没有提及这些“在世界其他地区开发类似技术和产品”是在这些不受限制的地区完全开发还是从零开始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