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移动通信用射频电缆发展迅速,市场需求年均增长30%以上。电话、收音机、电视分别用了90年、35年、15年才获得5000万用户,而GSM网络不到5年就积累了5000万用户,中国移动通信用户数用了20年从零发展到5亿多。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08年的月度统计,移动通信用射频电缆的需求增长迅速。目前,中国有近20家企业生产波纹导体电缆,2004年和2005年的销售量分别约为4.5万公里和6万公里。2006年产量约8万公里,销售额达20亿元左右。最近协会做了一个2007年销量的调查,10家企业总销量16.35km,出乎我们的意料。据此,前两家企业(即恒信和汉胜)占总销售额的54.10%,前三家占66.33%,前五家占81.84%。这说明这个产品的浓度很高。
一些企业正在扩大出口。以汉胜公司为例。2007年,出口额达到1亿美元。
从技术发展来看,我国射频电缆产品的技术指标早在20世纪末就已经完全赶上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有些指标还略优于国外产品,完全满足国内用户的要求,为大多数用户所接受。
目前,中国的生产线在全球电缆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我们的企业既有物理发泡剂生产线(最先进的CO2发泡,发泡度高达84%)又有压花生产线(包括三重牵引)。特别需要提到的是,我们在恒信看到了他们设计的压纹设备,吸取了各个学校的长处,效率极佳。
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从2006年开始,在移动通信网络和基站建设中采用了光纤拉伸技术,天线接收到信号后,立即进行光电转换,通过柔性光缆组件将信号传输到地面,即出现了带褶皱的导体电缆的更新产品。我们估计目前的光缆增长势头还可以再维持2 -3年,柔性光缆组件会替代一部分市场,但不可能是100%,但完全有可能达到50%。
去年以来,多家企业投资了马尚通信的射频电缆产品。我们认为应该谨慎。一方面希望产能不过剩,行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不应该对替代产品的出现视而不见。
说到这种通信射频电缆,铜包铝线作为其重要原材料之一,近年来在国内发展势头良好。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市场上主要是美国Copperweld的产品,现在都是我们自己的产品。更有甚者,去年大连富氏成功收购了Copperweld公司,成为FushiCopperweld。无氧铜带质量全面提升,铜带硬度、厚度均匀性、长度均有显著改善。
通信电缆市场开始急剧下滑。“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我们认为全塑市话电缆市场将稳中有降。由于大部分本地电话电缆被光缆取代,需求几乎为零,每增加一个电话用户所需的电话电缆数量也减少了。但每年仍有近4000万的新增用户,所以近年来,通信电缆的年市场需求量一直保持在6500万至7000万公里,行业内已有7家企业成功获得“中国名牌”称号。
去年以来,通信电缆市场大幅萎缩,估计降幅超过50%。原因很明显。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的固定电话用户数量一直为负。据今年5月份电信业统计月报,全国固定电话用户3.6亿户,比上年末减少654.8万户,通电话的行政村比例达到99.5%。
近年来,通信电缆市场呈现出几个明显的特点:600对大对数电缆需求很少。随着铁路电气化和自动化的推进,铁路数字信号电缆需求明显增加,10家企业获得进网证,其中东强(江苏东台)市场份额最大。随着数据电缆的不断发展,语音电缆和数据电缆融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市话通信电缆的工作频率越来越高。30MHz宽带市话电缆的标准早已出台,数据线也不再局限于典型的4对、25对、50对、150对甚至200对数据线。
数据电缆市场继续扩大。在市话通信电缆市场容量不断萎缩的背景下,厂商自然把重点放在了数据电缆的制造上。事实上,在几年前,许多企业已经改造了原本用于生产通信电缆的串行线,以满足数据电缆制造的要求。生产通信电缆的大企业也配备了先进的数据电缆生产线,如恒通、永鼎等。来自靳东等专业设备制造商的大量订单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市场的活跃程度。
有线数据主要包括5类、6类、增强型5类、6类、7类和增强型7类。除了屏蔽产品,还有屏蔽产品和跳线。
我们在编制“十一五”规划建议时,对我国数据电缆的市场需求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年需求量约为300万箱,其中1/3用于出口。经过几年的观察,这个数据还是保守的,因为我们对建筑系统的综合布线市场重视不够。领讯科技(原乐亭)继续处于该行业的领先地位。三年前,他们的年销量达到150万箱。最新的消息是,他们在昆山的新工厂已经开工,这将很快使他们的总产能达到35万箱/月。近年来,他们的产品主要出口。产能的扩大让他们开始关注国内市场。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宁波一洲集团,该集团以安防产品为主,数据线是重点产品之一。去年江西新厂投产,目标是年产100万箱以上。
近年来,IWCS(International Cable Conference)关于数据线的技术文章最多,反映出该产品的技术发展从未停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述:
一个是新标准。水平绞合铜缆已经从千兆以太网发展到万兆(10 G)以太网。2006年7月,TIA/EIA提出了Cat.6A产品标准。
其次,针对Cat.6A标准的出台,各测试设备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Cat.6A测试解决方案,主要针对带宽升级和7组4对(28对)外部Aliencrosstalk线缆和布线测试。
三是新结构。各大线缆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生产解决方案,推动了FTP产品的发展。FTP已被公认为Cat.6A的解决方案。FTP在世界布线市场的使用也在增加。领讯科技的FTPCat.6A产品是亚洲首个获得UL认证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