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施“西电东送”,将西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国于2003年9月启动了750千伏输电示范工程(青海官厅-兰州东),该线路于2005年9月投产,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掌握750千伏公海输电设计、制造、施工、调试、运行技术和工程建设管理的国家。
为了确保三峡的电力输送,中国推进了以三峡电站为中心的全国联网。从1997年10月长寿-万县第一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开工,到2007年湖北荆门换流站扩建完成,10年间完成了44个线路工程、55个变电工程、3个大容量长距离UHV DC输电工程,创造了多项世界优秀工程。实施了150多项重大技术改造和20多项重大技术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全国联网。
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我国国产超超临界机组的总数已经是国外17年研制投产的超超临界机组的4倍多,最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
近30年来,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电力需求旺盛,资源环境压力对火电机组能效和污染物排放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火电技术发展迅速,高参数、大容量超临界火电机组技术应用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0年,我国启动了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计划,“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R&D及应用”被列入国家十五863洁净煤技术研究课题,玉环电厂被确定为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首个项目。进入21世纪,特别是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和发电侧的竞争共同推动了超超临界技术的快速上马。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技术引进或技术合作、国内制造、安装、生产的全过程。目前我国已有10台100万千瓦的机组投入运行,还有50多台或100多台在建或规划中。
回顾改革开放初期,全国20万千瓦机组只有几台。直到十几年前,中国的30万千瓦火电机组还需要进口。目前,国内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的大型发电机组已成为电力系统的主要机组,并逐步向百万千瓦级发展。火电机组参数逐渐向超临界方向发展。在建机组的效率、可靠性和环保性能与发达国家新建机组基本相同。
结果令人满意。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等公司相继投产了一批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中国华能集团公司铜川电厂1号机组是我国首台国产60万千瓦空冷机组。国家电网公司四川白马电厂和中国大唐集团开远电厂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的实际运行,标志着我国火电技术装备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中,循环流化床锅炉和超临界大型空冷机组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关键设备气化炉的自主研发已进入工程试验阶段,F级大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机组成套设备已实现国产化。
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骨干工程,是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是水电技术进步的典范。
三峡工程设计安装了26台700兆瓦大型水轮发电机组,机组尺寸大、容量大、水头变化大、宽度大,设计制造难度居世界之首。
在购买国外先进设备的同时,国家为超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国产化创造了条件。哈尔滨电厂和东方电厂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拥有水轮机水力设计、定子绕组绝缘、发电机蒸发冷却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分别承担了三峡电站右岸4台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任务。
运行实践表明,国产机组主要指标优于左岸进口机组,实现了国产70万千瓦水轮机组的突破。此外,左岸电站计算机控制系统采用与国际先进厂商联合开发的产品,右岸电站完全采用国产计算机监控系统,标志着我国水电站自动化和信息化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步入世界技术先进行列。
三峡工程经过15年的建设,在截流及围堰技术、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技术、双线五级船闸高边坡及金属结构技术、水轮发电机组设计、制造及安装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创造了100多项世界一流的工程技术,谱写了水电史上的新篇章。
依托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国水电技术取得显著进步。在大型水电机组国产化方面,中国水电机组国产化选择了先进设备和核心技术同步引进的方针。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型水电机组的制造能力和控制自动化技术正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未来,中国水电发展迎来了新的黄金时代。发电厂的安全可靠运行直接危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特别是一大批大型、巨型水电站正在建设中,对流域内电站站和梯级水电站的监控技术要求更高。电厂设备运行对智能化、人性化、可选择和用户二次开发技术的需求,以及对状态监测、事故诊断和状态维修技术的需求,成为未来电厂运行的热点技术,也是技术发展的方向。中国的核能发电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国务院决定发展核电。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核电从无到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进口三代核电技术招标工作取得新进展。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共同控股的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正式开工建设。山东、浙江、广东、福建等省的一批项目正处于建设前准备阶段,为实现核电中长期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2007年3月,我国首台单机0.15千千瓦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在新疆投产,这标志着我国风力发电机组的国产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根据我国发展的要求,需要在2010年前后实现陆上800千瓦至2500千瓦自主创新型风力发电机组的产业化,2015年实现海上300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的产业化,以保证我国风力发电的顺利发展,达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