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将环境保护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因此,环保仪器的研发和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业内专家认为,未来环保仪器行业产品市场将大幅增长,重点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快环保建设步伐、加大环保建设投入、培育环保产业这一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需要。特别是在环保仪器方面,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环保监测对自动控制系统产品的需求会非常强烈。
而我国环境管理基础薄弱,资金投入不够大,导致环保产业的实际需求与潜在需求差距较大。环境监测仪器仪表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远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随着我国环保投入的不断增加,环保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我国环保仪器及监测系统产值约为11.7亿元,2005年增至42亿元,2010年增至110亿元。可见,环保仪器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环保仪器主要用于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源监测。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环境保护主要是解决我国水环境和大气环境这两个战略性、全局性的环境生态污染问题。具体来说,环境保护仪器的主要要求如下:
(1)环境质量监测。目前,全国环保系统和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有4000多个监测站,从业人员6万多人,还有许多环境研究所。近年来,环境科学和监测分析仪器设备得到了更新和升级。国家环保局计划在全国配备400多个国家网络监测站;30多个环境信息中心:100个城市空气和地面自动监测系统。初期投资计划为15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家投资三分之二,地方政府投资三分之一。这还不包括行业、地方和企业的监测站能力建设投入。各部门、各地方根据环境保护任务的需要,都有自己的投资计划。(2)污染源监控:国家要控制和削减全国1.8万家重点污染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环境质量。因此,要求18000个主要污染者逐步安装在线连续自动监控系统。国内成熟的仪器系统很少,需求量远大于环境质量监测,主要是污染企业购买。主要工业有电力、石化、建材、冶金、造纸、食品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等。潜在市场几十亿到几百亿元。
(3)遥感仪器仪表:国家提出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方针。为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我们必须监测中国的生态环境。包括对沙漠、草原、森林、海洋、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以及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如海洋赤潮、溢油污染)和污染源的遥感。还要建立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和卫星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环境生态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为国家环境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目前我国急需的环保仪器主要有: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仪器和自动监测系统;以燃煤电站或锅炉为代表的烟气分析仪监控系统;地下水环境质量检测仪器和监测系统;以城市污水处理厂、高浓度有机废水等为代表的污染源监测仪器和自动控制系统。
目前,我国生产的环境监测仪器多为中低档产品,功能单一,故障率高,附加值低,品种和数量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使用中还存在监测频率低、采样误差大、监测数据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环境管理科学决策和执法的严肃性,也挫伤了企业治污环保的积极性。高质量的分析仪、专用监测仪器和自动监测系统大多从国外进口,所以国产仪器所占份额很小。目前的情况有几个主要原因:
(1)企业运营体系不完善,趋同倾向严重。具体来说,大型国企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发挥不了很好的骨干作用;很多中小企业蜂拥而至,缺乏技术和资金,有很多低水平的重复。仪器的质量和性能比不上国外进口的。(2)产品结构不合理。高科技产品短缺,低档产品供大于求。供需矛盾,不能满足严格环境管理的要求。目前,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存在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竞争无序等问题。,特别是技术性能不稳定,成套性低,导致中低档产品供过于求。同时,高质量高性能的环保仪器国内不生产,大部分依赖进口。
(3)研发能力低。中国企业的R&D能力与国外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时,科研单位与企业之间也缺乏紧密的合作机制,科研成果无法快速产业化。政府在环境科学仪器开发方面的投资和风险资本也不足。
专家认为,环境监测设备制造企业将分为两个方向,一类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性企业,另一类是一批极其专业化的中小企业,主要擅长某项技术或产品或服务,特点是规模小、人员专业化、经验丰富。随着大量生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开始改变我国在环境监测领域仅依赖进口仪器的现状。同时,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设计单位、金融和市场中介实现沟通互动,促进大型生产企业和大型市场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