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工业一马当先

   2022-11-18 工业品商城120
核心提示:是什么因素推动了中国这个人口大国30年的经济增长?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在诸多因素中,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较强的工业化趋势。如果对比改开放前后的30年,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工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工业改革开放的成就前所未有;中国工业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谓一马当先,成就万千马奔腾。从197

是什么因素推动了中国这个人口大国30年的经济增长?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在诸多因素中,中国经济增长呈现出较强的工业化趋势。

如果对比改开放前后的30年,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工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工业改革开放的成就前所未有;中国工业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谓一马当先,成就万千马奔腾。

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是改革开放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实验性、“摸着石头过河”、观念的深刻变革和思想的大胆解放。这一阶段的改革开放虽然充满了争论、犹豫和反复,但坚冰已经打开,方向已经指明。当历史的拐点已经出现,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作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规模最大、影响最广、对改革开放最敏感的行业,中国工业在1984年经历了“拨改贷”——财政“粮荒”。

痛苦过后,已经是超前了。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到2001年,是改革开放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突破,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向计划经济的各个方面发起全方位的进攻,“不争”和“不走回头路”。中国的工业改革开始从放权让利转向制度创新,从承包制转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从而解决了企业长期发展的动力机制问题。尤其是随着银行的市场化、商业化,企业再也无法轻松获得贷款——经历了银行断奶考验的中国实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局的初步形成立下了汗马功劳,演绎了车市、楼市、股市的传奇故事。

从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2008年,是改革开放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与国际惯例接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开始形成,各种经济成分竞争发展的新格局开始形成。中国工业经济的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工业总产值看,2006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私营工业企业和“外资”工业企业分别占31.2%、37.2%和31.6%。随着外资企业的涌入,经历了市场竞争洗礼的中国工业无论是体制还是机制都更加市场化。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工业正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中国30年的工业改革开放,自始至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扩大企业的权限,二是扩大地方的权限。由于企业权力的扩大,乡镇企业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增长部门;地方国企通过“抓大放小”实现了产权多元化;中央政府将继续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系国家安全的重要领域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带动力和影响力。由于地方权限的扩大,形成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等沿海经济开发区——内陆地区”等多层次、有重点、点对点的改革开放格局,也实现了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这两条主线之所以贯穿始终,是因为一般国家经济增长的引擎只有一个,那就是企业;中国经济增长有第二个引擎,就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不仅有政府行为,也有明显的企业行为。在这两条主线的共同作用下,中国从农业经济大国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工业经济大国。中国工业占GDP比重超过5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新型工业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他的“南巡讲话”中这样说...恐怕还要30年才能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比较成熟定型的制度。这种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会更加定型。”据此,不难做出这样的判断。中国的工业改革开放还没有到达胜利的终点。中国工业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仍然可以用“阶段性成果”这个词来概括。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