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电厂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2022-11-18 工业品商城86
核心提示:21世纪,现场总线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在石油化工等领域已经进入推广应用阶段。世界上第一座数字化电厂——尼德豪森电厂的建设也已经开始。2002年9月,山东莱城电厂率先成功投运基于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SIMCODE智能开关,拉开了现场总线试点应用的序幕。随后的四五年里,现场总线系统在一些地方单位和几个项目的辅

21世纪,现场总线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迅速,在石油化工等领域已经进入推广应用阶段。世界上第一座数字化电厂——尼德豪森电厂的建设也已经开始。

2002年9月,山东莱城电厂率先成功投运基于Profibus-DP现场总线的SIMCODE智能开关,拉开了现场总线试点应用的序幕。随后的四五年里,现场总线系统在一些地方单位和几个项目的辅助车间系统进行了试点。截至2007年3月,现场总线技术在华能玉环电厂补给水处理系统中全面采用并通过鉴定,标志着现场总线系统在火电厂辅助车间系统中推广应用的条件已经成熟。2008年1月和7月,华能决定在吉林九台电厂2×660MW超临界机组和南京金陵电厂2×1000MW超超临界机组采用现场总线系统,标志着中国数字化电厂建设的开始。随着明年初9个电厂的投产,建设数字化电厂的步伐将会加快。

本世纪以来,600-1000MW大型超临界机组的研制,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继上世纪80年代引进300MW、600MW亚临界机组之后,火电厂自动化技术的第二次重大技术飞跃。超临界机组自动化系统更加重要,技术更加复杂,必将引发管理理念和体制的又一次革命,引发对火电厂自动化地位的重新认识。据统计,目前我国在建、在建和计划建设的超超临界机组约250台,其中1000MW超超临界机组约44台,总容量1.7亿千瓦,标志着我国火电建设进入了以安装600-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为主的时期。

近20年来我国火电厂自动化快速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正确的政策加以引导和保护。改革开放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落后,却又害怕回到“闭关锁国”保护不了自己落后的产业。只有继续改革开放,辅以“以市场换技术”的技术政策,才能真正保护民族产业,才会迎来今天自动化装备制造业的春天。国内DCS从学习阶段起步,最终进入高端电力市场的成功经验证明,这一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目前,我国自动化应用水平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DCS自主创新也取得重大突破。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火电厂自动化技术和装备的整体水平,包括前沿技术的研发,还有很多差距。因此,我们仍然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引入竞争,进一步推动我国火电厂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和自动化设备的创新发展。

面对落后和差距,大胆创新和应用新技术是我国火电厂自动化发展和崛起的直接动力。坚持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是我国自动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启示。

回顾火电厂自动化20年的发展历程,创新以及由此引发的争议从未停止,比如,魏萍、石亨引进的自动化水平是否适合中国国情;机组主控系统继续采用调平、石材穿越方式,或“积极稳妥推广应用DCS”;DCS应用有一定经验后是否敢基本取消备用手段,发变组及厂用电控制是否有必要且敢纳入DCS;推广SIS,加快我国火电厂信息化建设是否正确?是等待还是积极探索和实践现场总线系统的应用,建设数字化电厂,以加速成果的取得;我国自主创新的汽包水位测量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数百台锅炉,但当标准过时、严重脱离实际时,坚持“一切”还是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等等。面对这一系列的技术进步,我们总有一批人敢于实践,把火电厂自动化技术一步步推向前进。他们有一些值得学习的品质:

a)“艺高胆大”。他们的大胆创新绝不是盲目大胆,而是有科学依据的。他们不满足于现状,具有敏感的洞察力,及时捕捉每一个新事物,进行深入研究和仔细评估,然后不时机地支持其发展。
b)“无私无畏”。一个真正的新技术、新系统的应用,会给火电厂带来很多好处,但一开始也会带来一些小麻烦,也会承受一定的压力。只有从事业出发,才能做到无私无畏,勇于创新。

随着火电厂自动化20年的快速发展,我们惊讶地发现,在火电厂自动化每一项新技术诞生之初,人们总是低估其潜在的意义和价值,然后通过不断的重新认识才被认可。上世纪90年代,魏萍和石亨关于引入发电机组高度自动化功能必要性的争论如出一辙,本世纪初对火电厂SIS、MIS等信息系统的评价也是如此。在我国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从事火电厂综合管理的领导和自动化专业人员,必须充分认识自动化作为火电厂“大脑”和“关键设备”的作用,善于发现火电厂自动化每一项新技术的潜在价值和推广应用意义,不断认识到自动化和信息化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推进火电厂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对火电厂自动化给予足够的重视,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魏萍和石亨300MW和600MW机组的技术引进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给电厂的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自动化成为电厂的主要专业,自动化专业人员首次走上电厂领导岗位,从组织上决定了自动化在电厂的地位。为了保证机组顺利调试,DCS“控制建设到位”成为基建过程中必须保证的节点。DCS的推广应用改变了热控与电气的分工,以及热控车间内部机构的设置。电厂整体辅助控制网络的形成导致电厂运行组织结构的变化;随着SIS的发展,有必要在电厂内新设一个信息部门,由运行部负责,热控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参与。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新手指南
采购商服务
供应商服务
交易安全
关注我们
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
微信关注: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其他时间联系在线客服)

24小时在线客服